网站无障碍
部门动态

清江浦:精准、多元、专业,托起最美“夕阳红”

2025-09-19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众多老年人最朴实的向往。目前,清江浦60岁以上老人达11.32万人,占比近2成,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如何让老人在家“住得稳”“住得安”是子女们关注的焦点,更是老人们的“急难愁盼”。近年来,清江浦积极构建“居家精准服务、社区多元供给、机构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方便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模式。这段时间,住在长东街道清淮路社区的周奶奶出门次数明显变多了。“以前出门总怕摔倒,现在有了电动轮椅,去哪都方便!”提起新添置的电动轮椅,周奶奶开心地直竖大拇指。

“电动轮椅、护理床、扶手、地面防滑产品这些适老化用品特别受老年人欢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丁辉介绍,适老化改造覆盖老年人生活全场景,从卧室功能优化到如厕洗浴安全,再到智能辅助设备配置,一应俱全。今年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为老年人家庭自付70%,政府补贴30%,每户累计补贴上限1.5万元,目前全区又有20余户居民提交申请。

除了完善适老化设备供给,清江浦区还积极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扩面提质,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20户,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76.24%。

功能升级,让日常生活有奔头

“一日三餐在家门口吃得饱又能吃得好,是老人们共同的心愿。”丁辉拿起工作计划表介绍,清江浦正加快社区助餐点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区已有福州路社区、健康路社区等7个社区助餐点投入运营,柴米社区、南门社区、城河社区等社区助餐点正在加快建设中;同时,7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升级改造,养老服务设施更实用、更好用。

让老人吃得舒心的同时,精神滋养同样不缺位。清晨,长东街道东长街社区的健身广场上,老人们扶着扶手、踩着健身踏板,笑声不断;中午,水渡口街道福州路社区的幸福食堂里饭菜香飘满屋,老人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家常;午后,府前街道淮西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的棋牌室内,老人们三五成群玩着“掼蛋”……温馨又从容的“夕阳红”场景每天在清江浦区各地轮番上演。

此外,清江浦区还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开设“银龄课堂”,受到更多老人们关注和点赞,养老服务正从“物质保障”向“精神滋养”升级。

专业机构,让多元体系相融合

优美的自然环境、贴心的服务人员、完善的医疗设备……走进位于水渡口大道南京路的和禧康宁医院,这座占地88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养老机构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机构集医疗、康复、养老服务为一体,从急诊救治到慢病管理,从功能康复到生活重建,一应俱全。目前已与三甲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入住老人可享受专业医疗服务。”院长高叶玲边走边介绍,中心于半年前开始投入试运营,市场反响很好,目前已有30位老人办理入住。除了和禧康宁养老中心,位于水渡口大道,目前正装修中的天山颐养家园也将在下半年投入运营。

近年来,随着老年化程度加深和民众养老观念转变,养老机构服务逐渐从单一照护向“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的综合性服务模式转型。清江浦区还统筹医保、卫健、残联等多部门政策资源,引入禾康、天与等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特困家庭提供“政府补+个人出”的专业照护服务,持续扩大敬老优待覆盖面,满足老年人更多层次、更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