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11320812MB0583349L/2025-00002 | 发布机构 | 统计局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24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5-01-24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清江浦区统计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清江浦区统计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市办公开办《关于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的通知》有关要求及格式和清江浦区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编写本单位202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现特向社会公布2024年清江浦区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清江浦区统计局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清江浦区金品大厦12楼统计局,邮编:223002,电话:0517-83643751)。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清江浦区统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学有关信息公开的各类文件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清江浦区的实际发展状况,牢固树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国家、省关于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并扎实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与要点。全力聚焦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政策解读等关键工作领域,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注重着力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断提升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应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应解读的政策全面解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务环境。
(一)主动公开情况。按照《条例》要求,我局主动公开的所有信息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发布,避免信息积压、间歇停顿、不及时等现象发生,对发布的信息做到标题准确、信息内容一致,内容格式统一。2024年,我局主动公开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法律法规、通知公告等各类文件7条。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2024年,我局共收到依申请公开办件0件,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统计局结合自身统计工作的实际,及时对外公示统计调查审批流程、统计执法动态以及部门财政预算详情等关键信息,确保民众知情权;另一方面,持续深耕信息公开领域,从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发力,不断拓展公开范畴、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的丰富度与透明度,全力打造阳光统计政务环境。
(四)平台建设情况。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政务信息和公开各类文件,强化内容建设和信息发布审核,推进政府网站优质规范发展。
(五)监督保障情况。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工作变动和人事需要,及时调整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局长任组长,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在办公室,新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是强化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不同层次的政务公开工作培训,提升政务公开意识,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水平。三是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加入年度考核指标,保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0 | ||
行政强制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结果 | 结果 | 其他 | 尚未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尽管在2024年,我局于信息公开工作方面斩获了新的突破,然而,当以更高标准对标上级部门所提要求、结合当下社会快速发展衍生出的多元需求以及民众的热切期待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大板块:
其一,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视度亟待强化。现阶段,我局部分工作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领悟尚浅,直接导致部分信息公布时,存在内容完整性欠缺、时效性滞后的状况。同时,工作人员对相关制度细则研读不透,在实际处理业务过程中,专业能力稍显不足,工作流程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亦有待打磨。
其二,政务公开的及时性亟需提升。虽说在信息公开层面,文件更新的速度能够基本保证,但政务信息多数采用分阶段披露模式,未能在第一时间将关键政务资讯对外发布,这使得公众获取信息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进而对后续一系列公开工作的有序推进形成了一定阻碍。
面对上述问题,我局将全方位落实上级部门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的各项任务要求,有的放矢地对现存问题加以整改,力求推动信息公开工作迈向新台阶。
(一)强化宣传教育与专业培训,提升重视层级。后续,我局将着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全局干部职工对政务公开的认知深度,通过系统性培训,切实增强其业务实操水平,加深对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流程的熟悉程度。在日常工作开展进程中,严格恪守“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准则,将政务公开意识深植于心,确保政务公开与业务开展同频共振、协同落实,切实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持续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添砖加瓦。
(二)全力推动政务公开迈向标准化、规范化轨道。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1号)等纲领性文件为指引,精心组织开展涵盖信息公开内容格式规范、撰文核稿要点等全方位培训,助力业务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类文本体裁与格式规范。办公室选派专人负责发文的审核、公布以及后期维护等全流程管理,切实做到责任明晰、问题处置及时高效。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因本单位没有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故未收取信息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