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刘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疫情影响下清江浦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建议提出:疫情发展至今,我区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停工或推迟复工、订单减少甚至取消、产品滞销和资金紧张等现象普遍,资金链、生产链、供给链和需求链被阻断。近期以来,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优化了防疫政策,放开了限制,然而社会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现在谈“走出疫情”还为时尚早。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仍将长期存在,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区经济复苏,甚至会对经济长期增长造成压力。一.疫情背景下我区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一)中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合理的风控管理手段,临时决策能力不足,执行力也欠缺,当企业面临重大风险时,无论是存货、应收账款等都不足以让企业及时应对;此外,自有资本和资产规模小,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造成融资难;(二)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加剧,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产品需求萎缩,大量中小微企业停工停产乃至关闭。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区中小微企业面临支出压力,不仅要支付工人薪金,经营场地租金、偿还贷款、支付应付账款等,还花费大量资金来准备防疫物资,同时又需要对材料和货物出人进行全方位把关,实施人员管控,这些防疫成本无疑是一大压力;(三)国内及国际的供应链不畅人员流动、物流运输受阻,供应链及产业链不畅通。疫情反复使得物流运输变得困难重重,消费者的收货时间延长、购买地区和商品种类受限,市场的购买意愿也相应降低;部分人员劳动收入减少,购买能力降低,造成整体需求下降;(四)就业形势恶化,疫情爆发引发企业倒闭加剧,进而可能会引发失业潮,加大失业风险,就业者也面临着薪资降低的窘境。同时,疫情反复发生,且无定数,防控措施时紧时松,都不利于就业形势向稳。
您在分析当前疫情影响我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给我们区提出了三条企业纾困解难的重要措施与建议,极其有利于促进我区中小微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十分感谢您对壮大我区小微企业的深切厚望与殷殷期待。经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后,现答复如下:
中小微企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增加社会累计贡献、地方税收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和整体经济下行、生产经营成本飙升、资金吃紧等多重压力,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政策扶持,全区中小企业呈现出质效提升的稳定向好态势。为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控,确保高质量发展指标稳健增长。加强对骨干企业尤其是107户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控力度,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动态,结合市下达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年初对各条块逐一分解落实,调动全区工业战线的有生力量,确保核心工业指标平稳发展并期待有所突破;同时,积极做好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工作,努力减轻不利于我区工业经济考核因素,缩短与其他县区不平衡的内源性短板指标项目,进一步发挥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的功能,不断增强自身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健康运行。我区相继出台了《清江浦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20〕14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21〕21号,围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特色彰显、量质并举”总要求,大力发展 “互联网+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具有清江浦特色的现代都市型工业体系,重点做强特色园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为全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平台支撑;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方向梯次发展。2022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增幅全市并列第三;应税开票销售预计158.72亿元,同比增长9.15%,增幅全市前四;新增列统企业17户,全区总量突破100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2.6 %,增幅全市第四;工业投资申报90.7亿元,增幅45.2%,增幅全市第一。向上争取成绩斐然,2022年共帮助企业在技改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上云、企业技术中心等方面争取省、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资金1814.4万元,超过历史和周边地区,有力助推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已达33%,实现了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突破我区历史上这一领域零的突破,有力助推了全区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推动集聚发展。项目是扩大工业有效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2022年区工信局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把服务重点项目当成首要工作,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自责任目标,倒排工期计划,按照“科学建设、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睡不着”的使命感,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责任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局服务项目工作积极性,不等不靠不观望,迅速行动起来,做到认识、措施、服务、监管“四个到位”,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局上下形成了“一切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一切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多措并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开工项目7个,竣工项目4个。
四是多措并举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区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前提,依法规范管理为关键,以有效防范担保经营风险为抓手,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在逆境中探索加强银企合作力度,2022年我区2户担保公司为约71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约90笔担保,累计提供贷款担保额3.83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压力,组织银企保对接促进活动,鼓励推动驻区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和金融信贷产品,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信贷;引导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生产设备和产成品等动产质押。
五是招商引资落地达效。一年来,区工信局积极参与经济主战场,主动招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特钢产业园三期高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7.8亿元、特钢产业园二期电炉绿色节能提质技改项目总投资13亿元、年产空分气体10亿立方米总投项目总投资3.5亿元、淮钢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升级项目总投资2.5亿元,外资实际到账1550万美元。
六是打造服务型行政,优化营商投资环境。牢牢扛起服务企业的职责,树立鲜明地服务企业导向,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服务助推我区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2022年更新发布了《建材企业供应链名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建材产品就地应用工作,推动建材、施工、开发三方深度合作,全区建材企业与区内在建项目签订供货合同6亿元,实现企业质的提升;压实解难点,加大清理政府部门与国有控股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账款工作力度,区工信局设立拖欠企业账款举报维权电话83998085,牵头帮助企业解决好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事项,及时足额支付拖欠企业款项,有效缓解企业的现金流短缺问题,建立了专项受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为的责任机构,畅通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的投诉渠道,有效化解拖欠账款的矛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进一步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大力弘扬“马上办、务实办、高效办、创新办”的好作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核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加大政策支持给予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质效、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举措,在后疫情时代全力推进和服务我区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围绕为我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出台惠企政策,建立健全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长效机制,进一步简化税收征管程序,进一步落实好涉企收费项目清单制度。
二、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扩大信用贷款,增加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开展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加大政银企保联合促进行动,有效拓宽中小企业渠道融资路径。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在市场、人才、资金、数据等紧缺要素资源方面的需求,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注重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产业“小巨人”。
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升级改造,深植数字化管理意识,填补数字化人才缺口,用“数字化”拼成本抢效益。
五、积极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扶持,优化政府采购的竞争环境,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公平化的基础上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参与采购竞争的机会与条件,加大产品与服务就地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六、优化中小企业法制环境,引导培训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建立健全涉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机制,加大培训宣贯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逐步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
七、积极培育扶持我区中小微企业实施“小升规”、“进列统”系列工程,不断壮大我区规模产业的厚度,提升全区经济规模的创造突破,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以“专、精、特、新”产品为标志的龙头示范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引导我区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我区在后疫情时代都市型工业经济的蜕变。
清江浦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2日
联 系 人:张玉亭 施寿琴 左加良
联系电话:89089529 89089323
抄 送:区人大联委、区政府办
(此件公开发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