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教育均衡,不仅只是“有学上”,更重要的是“上好学”。近年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秉承“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与党委政府同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稳步实施集团化办学,为打响“学在清江浦”教育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2017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聚焦教育领域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题,广听意见,确定1-2个审议议题。2017年以来,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均衡化、教育集团化等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调研视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周密开展,在一些焦点敏感问题上,还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确保调研掌握的问题翔实可靠。
“公办小学及幼儿园优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教师结构不均衡、缺编严重;编外教师待遇偏低、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
“要加大城区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一方面,有计划的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逐步解决公办幼儿园供需不足矛盾;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前置审批,确保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建设”
“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编制管理,着力提高教师队伍地位待遇,着力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给出审议意见,并形成问题清单,采取代表约见、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方式持续推动。
“深化教师区管校聘和职称绩效改革,创新教师‘同工同酬’聘任模式,确保每年化解100名以上校聘教师”
“淮安小学西校区及幼儿园、武墩中心幼儿园、南苑幼儿园、益兴幼儿园和关城花苑幼儿园等学校相继建成使用,文津小学、清江浦实验小学等学校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金佳园小学完成建设,累计新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500个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500个以上。在南部新城逐步引进区内名校师院附小、人民小学前来办学”
………………
多年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编外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一批批优质小学、幼儿园的建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绽放,让每个家庭和孩子都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梦想不断得到实现。
让每个教育实事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2018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的教育板块开展专门监督,精准发力,推动项目快速推进,让每个教育工程都成为落到实处,成为“民心工程”。为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提升”项目,调研组多次深入老坝口小学改扩建等项目施工现场,走访群众,和项目施工单位、帮办单位深入细谈,摸排问题,了解实情。在了解到老坝口小学改扩建项目“只有一个出入口导致建筑材料进出不便”时,主动联系属地街道及相关部门,经过多次会办,终于在项目西北角开通了另一个出口,方便了材料的运输,从而推动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票决制,通过代表票决,“按优质园标准建成人民幼儿园南部新城分园”、“实施‘明眸工程’改造提升8所中小学教室照明系统”等4件实事作为教育提优工程入围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区人大常委会采取“分组监督”、“调研视察”、“代表约见”、“工作评议”等多种方式实施跟踪督查。
“通过多维监督,我们的目标是推动这些教育实事项目尽快落地生根,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表示。
全力打开校际间的“围栏”
2008年,原清河区淮阴师院附小新办清河新区分校,开创原区域集团化办学破冰之举;2012年,原清浦区人民小学领办城南乡中心小学,开启城乡合作集团办学新路径。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到外地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清江浦已有的经验,对教育集团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推动区政府于2021年1月出台《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全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10月,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听取了区政府集团化教育工作的工作报告,有力推动了教育集团化工作实施。目前清江浦区已分别组建清河幼儿园教育集团、人民幼儿园教育集团、淮阴师院附小教育集团、淮安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和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教育集团,各集团由一所名校担任牵头学校,设集团校(园)若干。各集团校(园)在校本研修、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发展资源上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集团校打开了校际间的‘围栏’,实现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的深度融合。集团化让全区基础教育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教育资金高效投入,教育均衡化格局初步形成,有效提升全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区政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清江浦区实施教育均衡化的工作成果,也让多年来致力推动这项工作的人大工作者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