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见建议找人大代表、有困难求助找人大代表、有矛盾纠纷找人大代表”是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履职要求。
为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区人大代表、港口社区书记朱华娣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与“网格睦邻驿站”进行整合,打造了一站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并建立“周五说事”“周日议事”“日日办事”制度,常态化开展民主说事、议事、干事活动。
在一次党员楼栋长座谈会上,楼栋长周大爷提出,“楼下的垃圾桶虽然进行了分类,但是很多居民并不知道怎么分,仍然会乱丢乱放,而且垃圾桶外露很不美观,会影响小区的环境,如果能有专门的垃圾站摆放垃圾桶,且有专人管理就好了。”
朱华娣代表用心记下这个建议,以最快的速度与城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会办。
几周后,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堆放垃圾桶的地方竟然建起了“清洁小屋”,分类后的垃圾桶井然有序地列在小屋里,并用挡板隔开,还有专人看管小屋,在居民扔错垃圾时会耐心地提醒引导。
周大爷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这么快就落了地,他说:“现在更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了,我要带领好我们楼的居民自觉维护好这个清洁小屋。”
“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睦邻驿站”不仅是居民直抒胸臆、畅所欲言的避风港,也是人大代表、居民和党员代表监督社区工作的根据地。
在港口社区工作评议会上,居民代表张女士提出,小区新建造的“淮安小书房”孩子特别爱去,但是门口的配电箱挡住了一半的路,很不安全也不美观。
朱华娣拍拍胸脯道:“这个就交给我们来解决,你放心。”
没过多久,书房门口的三个配电箱就整整齐齐地挪到了侧墙边上,“淮安小书房”的门牌显得亮堂了许多。
居民们纷纷称赞朱书记“有求必应”“做事又有效率又有质量”,部分居民还自发给配电箱穿上了蓝天白云的“衣服”,和蓝色的门牌相映成趣。
位于小区正中间的景观池“自然亭”一直是小区居民散步遛弯的去处之一。
但是未改造前的亭子杂草丛生“灰头土脸”,池塘边也没有围栏保护,存在安全隐患。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朱华娣当即安排将亭子重新粉刷,绿化重新设计栽种,池塘围上护栏。
“现在的海润小区变靓了,有点像‘高档小区’的样子了。”社区居民在微信群、朋友圈经常夸赞,老人们经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谈下棋,孩子们也喜欢绕着亭子玩耍嬉戏。
常把“居民等不起、我们拖不起”挂在嘴边的朱华娣说:“身为人大代表和社区书记,对于居民真正关心的事儿,一定要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才能不辜负群众寄予的厚望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