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口街道:人大力量助力绘就文旅商融合新图景

2025-05-20 09:26

闸口街道位于里运河南岸,是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闸口因河而兴、因闸而得名,距今600年历史,国师塔、清江大闸、慈云禅寺、周信芳故居、吴公祠、都天庙、老花街等古迹以及楚秀园、月季园均坐落于此,承载着城市记忆与人文风情,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闸口街道人大工委紧扣发展脉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与代表主体作用,以“绣花功夫”串联历史与现代,用“匠心巧思”激活文旅潜能,在古街新巷间书写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让古老街巷焕发新生机。


执笔铺陈,勾勒人文底蕴主色调

今年,电视剧《北上》的热播让大运河和淮安进入了全国的视野,花街更是火热出圈,成为游客体验运河文化深厚底蕴的必访之地,游客量激增。闸口街道抢抓这一机遇,在做优秩序保障、提升周边环境、精心打造场景等方面持续用力,进一步打响文旅品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区人大代表、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凡亮协调多方资源,在花街增设多处《北上》元素及剧中同款景观小品,引入“油端子”、非遗糖画等特色小吃和工艺作坊,并组织街道、社区、物业等各方力量和志愿者队伍全天候值守。现在的花街不仅让电视剧中的经典画面“照进现实”、吸引游客拍照打卡,更以特色美食与优质服务,让人深度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传递淮安的城市温度。孟凡亮表示:“花街很短,只有一百多米,花街也很长,长的是它承载着的历史文化,如何让‘流量’真正沉淀为‘留量’,是我们需要一直钻研的课题。”

 

调色润彩,描绘空间焕新工笔画

闸口街道辖区内的都天庙历史文化风貌区、1415街区、文庙片区作为清江浦大运河“一线五点”的重点项目,街道人大代表组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将实地调研与建言献策紧密结合。近年来,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开展5次专项视察,足迹遍布都天庙、1415街区、花街等重点区域。东大街紧邻花街、西大街,是都天庙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一部分。近年来,东大街路面破损严重,因路面全部采用大理石和广场砖铺装,维护和修复难度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的通行安全。经过现场勘查、座谈交流,闸口代表团代表在区人代会召开期间提出《关于整修东大街破损路面的建议》,提出系统性修缮建议,推动东大街停车场建设、景观亮化等工程纳入规划。整体改造提升及景观亮化工程已于2024年交付使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东大街路面坑洼不平、居民出行不便的难题,还让老街成功实现了“逆生长”,东大街的商气人气得到进一步集聚。

 

补笔添墨,渲染业态繁荣新意境

街道人大工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三联系三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都天庙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22年被纳入江苏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围绕打造复合式文旅商街区这一定位开展改造提升工程,都天坊的建设和打造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始终秉持“修旧如旧、业态创新”的理念,既是最大限度保留无线电三厂、都天庙街等老淮安人记忆的方法,也对改造建设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闸口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们定期进社区、入网格、走访街区商家和周边居民,从规范秩序到调处纠纷,从保障进度到协调对接,收集并解决问题十余个,护航都天坊于今年五一顺利开业,引来八方游客,感受老街巷与现代化的碰撞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