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11320812MB1B647511/2023-00019 发布机构 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公开日期 2023-12-19
文  号 主  题 体  裁
文  号 主  题 时效说明
清江浦经济开发区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在区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工业经济主阵地作用,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再提质、项目建设再提速、经济指标再提高、体制机制改革再深化,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为全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出开发区贡献。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领航,注入红色发展动能

一是抓实党性教育,根植红色基因。党工委始终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严格落实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制度,全年开展专题学习12次,理论研讨6次;贯彻落实党中央“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相关学习39人次、赴三大片区调研实践近百次,以学促干,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党员过政治生日和“三会一课”等活动,全年累计组织各级主题党日活动35次,为更好保障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党工委兑现拨付2021年、2022年非公企业党建活动经费补贴70744元、61269元。

二是推进“两个覆盖”,全面提质增效。通过实地走访,对园区三大片区重点企业逐一把脉问诊,排查未建党支部的企业,全年新建党组织4家。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号召,成立清江浦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链上各个企业同向用力、优势互补、合力共进。截止目前,产业链共开展党建活动4次,签订协议1份,为链上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成果经验、特色做法提供展示平台,有效推动“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升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筑牢责任网格。实时更新开发区“两新”组织信息库,及时掌握“两新”组织情况。今年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组织9名党务工作者参加培训,新增2人获得初级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全年组织积子60人次参加2023年积极分子培训,新发展党员13名,保证了党员后备军的整体素质和党务干部的综合能力;全区“两优一先”评选中,1人获“优秀党员”,1人获“优秀党务工作者”,1党组织获“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紧盯主责主业,厚植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是招大引强,引入发展源头活水。开发区聚焦新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结合市委提出的“新三样”产业招引要求,从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产业链上下游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带招商、全体人员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下,开发区1-10月份共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协议总投额123.9亿元,同比增长52.11%,其中2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是高效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50亿元)、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与2GW高效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项目(50亿元);新招引项目中,主导产业项目13个,占比76.5%,“新三样”项目5个,占比29.5%,项目招引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

二是做大做强,企业发展如鱼得水。发扬“铁脚板”精神,利用经济网格化平台,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收集梳理企业发展需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生产问题,帮助支持企业积极向上申报资金、项目评审等工作。澳洋顺昌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旺旺食品、正大清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天士力创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该项指标全区零突破。构建政银企对话平台,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园区保”金融服务模式,采取普惠项目“小微贷”、“增额保”、集团再担保和分子协同“鑫科保”等金融服务手段和产品种类,提供融资贷款资金5.122亿元,涉及企业66家,较去年增加2.955亿元,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难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园区企业发放政策性优惠贷款近2亿元,累计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5276万元。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今年返还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费529万元,助力项目开工建设;主动对接,多方协调筹措,兑现企业扶持发展资金1649万元,各类企业奖补资金3703万元,助力企业更好发展。1-10月,在库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9.08%,全区占比76.8%;34个在库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入库税收5.13亿元,同比增长15.77%,全区占比79.5%。新增列统工业17户,伏图拉、天颐金属等7户企业预计年底前达申报标准,列统工业数量实现三年翻一番。

三是优质服务,激活项目一池春水。完善帮办服务机制,制订《重特大项目帮办服务工作方案》,将开发区范围内29个项目挂钩到领导班子和具体帮办人,对在建重点项目实行“日日报”工作制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截至10月底,鑫源香精香料、力魁德阀门、澳洋衬底、澳洋晶圆、协力源硒鼓鼓芯、浦奥高科工业园、兴伏太阳能电池、天颐金属、平安医疗器械、鑫舜精密模具等10个项目通过开工考核,利满华食品包装、鑫源香精香料、融创鸿安防火门、澳洋复合衬底PSS、力魁德阀门5个项目通过竣工考核,其中兴伏太阳能电池项目通过50亿特大项目开工考核。前三季度开发区项目开工数和竣工数均已超过2022年全年完成数(开工6个,竣工4个)。积极实施“腾笼引凤”机制。为保障新招引项目、技改项目顺利落地,开发区在区委统一安排部署下,启动实施西片区“6+1”工程,全力整理重塑低效空间,截止目前,累计收储闲置低效企业39户,收储土地2274亩,为融创鸿安、兴伏太阳能电池、天颐金属等重点项目供地498.24亩,达2022年供地总量的5.3倍。除二次利用已盘活地块外,还有898亩可为重大项目落户提供承载空间,低效用地清理盘活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批示在全市推广。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干部中流击水。聚焦“增强队伍活力、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两大目标,扎实推进“1+3”制度改革(“1”即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3”即全员聘用双向选择办法、职员制绩效工资办法、开发区放权赋能工作办法)。区委在科学评估开发区现有承接能力的基础上,赋予开发区产业规划编制、重特大项目招商政策制定、功能配套设施建设、财政独立运行体制、产业扶持资金兑现、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干部管理使用等10方面权限,开发区不断建立健全自主决策、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开发区干部交流渠道逐步畅通,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自去年清江浦开发区正式更名挂牌以来,经过多轮调整,对外交流干部16名,面向全区选调干部5名,提拔使用干部8名,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的人不断充实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服务一线,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改善,持续锻造一批经得起考验、扛得起重担的优质干部队伍。

三、围绕中心工作,护航企业稳步发展。

一是牢记安全底线促发展。推进“厂中厂”专项整治。开展为期3个月的“厂中厂”集中专项整治,整治隐患600余条,制定《开发区工业厂房出租管理办法》,推行工业厂房租赁“先审后租”,打造“红黄绿”分级管控体系,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该项工作得到市安委办充分认可。强化企业宣教培训,通过线上微信群推送、组织培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及时传达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精神,宣传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累计开展教育培训3次,组织安全管理提升现场会1次,推送安全警示教育案例及安全防范知识50余次,发放“厂中厂”、电气焊、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等宣传册1000余份。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优配套。西区单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南片区规划环评启动开展;积极组织申报专项债,投资8000万元的清江浦经济开发区排水管网二期、投资6400万元的智慧园区顺利开工建设;投入基础设施费用2150万元,维修路牙路面,绿化园区道路,下埋路灯杆线,实施市场化保洁养护,定制公交班线,园区基础设施承载力得到不断增强。

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平台配套不足。园区路、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存在短板,项目招引成本日渐增加,园区土地收储成本不断攀升,工业项目用地捉襟见肘。二是发展能级不高。企业数量和规模偏小,集聚程度不高,缺乏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和链主企业,超十亿元企业与先进园区相比,数量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创新人才不够。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开发区企业总体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技术人才较少、研发水平不高。同时,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一支懂经济、能招商、善服务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部分干部专业化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开发区发展下一步打算:

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激发工作潜力、创新工作举措,紧紧围绕“558”目标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为清江浦区县域实力“总量冲千亿、结构双提升、百强再进位”作出开发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项目攻坚再发力。坚持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紧盯大湾区和上海周边区域,持续深耕细挖,在服务好现有招引项目前提下,加大以商引商力度,既谋划重特大项目攻坚,也聚焦小而美专精特新的优质项目。集中精力在在谈项目上下功夫,推动鸿亚半导体、盖亚环保装备、佰盛易拉盖、汽车紧固件及运动器材项目尽快落地。在推动项目开竣工上下功夫,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全力推动旺旺食品、天士力口服液、味永食品等项目四季度开工,澳洋光电、复星医药医疗器械、协利源、浦奥高科、维奥食品等项目四季度竣工。加快伏图拉项目建设及机电设备选购,结合专项债资金使用,加速项目周边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要素保障再提升。持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水平,围绕西安路高架沿线及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全力重塑园区低效空间,力争明年清理低效用地不低于1000亩。加快园区绿化提档升级三年行动,围绕都市型工业园区定位,西片区重点打造枚皋路、枚乘路等5条道路,南片区围绕创新大道、祥泰路2条路,统一规划设计,分段实施。加大土地指标的挖潜力度,利用入海水道拓宽工程,推进和平镇域土地指标增加挂钩工作,为项目落户提供保障。提升项目落户承载能力,提高博大木业地块利用效率,重新设计方案,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利用。

三是营商环境再优化。针对调研发现的23项企业诉求,结合主题教育抓实调查研究和问题整改的要求,逐一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疏堵点、祛痛点、攻难点。加快路灯杆线下埋和维修工程,增加南片区公交配套。加大列统企业培育力度,拉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推动协利源、东煦电子、伏图拉等重特大项目进入国家投资统计平台,为工业投资增添后劲。指导澳洋顺昌、展德光电等企业申报省级研发中心,组织旺旺、正大清江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持续推进智能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省考指标申报。

四是体制改革再落细。深化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改革,不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切实提高重大决策落实效率。做好放权赋能改革后续工作,对招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兑付、低效用地资产处置等各项赋权实施流程进行再细化。强化力量配置,完善内控机制,防止出现赋权悬空、工作“棚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赋权决策的作出、执行、监督等活动全过程,确保赋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全面落实市委对清江浦作出的“率先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课题要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