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11320812MB05836648/2024-00005 发布机构 工业和信息化局 公开日期 2023-12-18
文  号 主  题 体  裁
文  号 主  题 时效说明
区工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区工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双赛道”总体部署,狠抓班子建设练好内功,突出指标调度助力发展,紧扣重点抓项目招商,强化服务促产业升级,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今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工业指标合理运行

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3.76亿元,同比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应税开票销售172亿元,同比增长4.2%;工业投资达9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全部工业入库税金8.8亿元,同比增长83.3%,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二)持续发力抓重点,招商工作成效显著

切实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招商引资任务纳入全局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招商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坚持技改招商、扩产招商和以商引商相结合,2023年截止目前区工信局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为: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淮钢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件大型减速机精密零件工艺能力提升项目、江苏天准钢管有限公司—管加工线、热轧线及环炉等综合技改项目和48200N㎥/h空分升级扩能项目,到账外资500万美元。

(三)加强服务抓保障,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2023年以来,区工信局通过市开工考核项目4个(淮钢特钢产业园二期(电炉绿色节能提质技改)、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特钢产业园三期(高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江苏盈德气体有限公司—48200Nm3h空气升级扩能项目)、天淮管加工线、热轧线及环形炉等综合技改项目;通过市竣工考核项目6个(数智物联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年产7000吨高档色纺纱线技改升级改造项目、年产8000吨自然纤维和60万平方米地毯项目、融创鸿安年产12万平方米防火门窗项目、淮钢特钢电炉绿色节能提质技改项目、天士力帝益药业新药产业化技术改造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

(四)精准精细优服务,惠企工作扎实有效

强化各级扶持政策研究,加大与省市工信、财政部门沟通协力度,努力扩大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多重效应。2023年向上争取资金共计2442万元,其中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资金677万元、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资金(认定类)653万元、市级(非认定类)资金万元869万元、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243万元。组织企业申报区级产业扶持资金,2023年已兑付区级产业扶持资金1104.69万元,有效激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澳洋顺昌获批“江苏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五)培育动能促转型,重点企业做优做强

全面梳理辖区产业发展情况,深入挖掘各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力量,遴选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势头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2023年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

加强对规下企业的跟踪、调研和分析,根据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等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分类培育和帮扶,积极打好规上企业培育“主动仗”。新增工业列统企业21家、创历史新高。

充分挖掘战新企业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认真做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指标申报工作。目前三季度申报战新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3.24%。

积极组织区内企业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鑫源烟草薄片、展德光电、扬子钢结构、淮宁钢结构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融创鸿安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安全改造投入。今年以来新增11户省三星级上云企业、5户四星级上云企业,2户省五星级上云企业(正大清江、澳洋顺昌)。新增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户(天士力),盛威织造通过两化融合贯标AA级认证。天士力帝益药业成为我区首家获评省级智能工厂的企业,旺旺食品、盈德气体获评省级、市级智能车间。

(六)党建引领优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增强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通过党组示范带动学、支部专题集中学、党员个人自主学、网络平台线上学等形式,深学细悟其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区工信局对标“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接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主题教育在工信领域有声有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各类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使守纪律、勇担当、快落实成为全局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组织开展好“我为工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提炼出全局目标:扛红旗 争第一,全局追求:五有五善,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全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七)守好安全促生产,绿色发展有力推进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大力开展船舶修造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联合市局多次开展船舶制造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进行现场指导。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危化品使用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积极推进运河船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工序的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旺旺食品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盈德气体、扬子钢结构获评省级绿色工厂。

(八)统筹协调保稳定,矛盾化解有条不紊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水渡新村11号楼共60户产权证办理难题,目前已办好了整栋楼及部分住户的产权证,其余正在推进中。2023年,区工信局共办理12345政府热线系统转办涉及线缆整治、惠企政策等工单73宗和2件阳光信访件,按期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均为100%。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1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 100%。抓实抓好改制企业职工信访稳定工作,及时回应职工诉求;强化部门联动,正积极与区人社、城投公司等加强沟通衔接,尽快解决相关职工的养老保险补缴问题。依法妥善处理好关于改制资产纠纷涉诉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企业数量少,经济总量小。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11户,占全市规上工业总数的5.3%,不到全市县区平均数的一半,占全市最多的金湖县总数的29%,占其他县区40%左右,占对标广陵区总数约36%,南湖区总数约21%。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占全市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总量的5.4%,占全市总量最大经济开发区总量的28.9%,占对标广陵区总量约27%,南湖区总量约10%。

二是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明显。我区现有规模企业涵盖了生物医药、食品制造、锂电新能源、装备制造、彩印包装、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但平均每个行业的企业只有10户左右,且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未形成生产相互关联的紧密型的产业链。澳洋顺昌、旺旺食品、天士力制药、正大清江制药等综合实力靠前的企业大都是集团公司在淮安的子公司,缺乏带动力强的总部经济和头部企业,吸附关联企业建链延链的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接下来,工信局将按照“工业强区”战略要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拉长板、补短板

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监测机制,紧扣现代食品、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高度关注澳洋顺昌、旺旺食品、天士力药业、淮鑫建材等重点企业,密切监测运行态势,对主要指标持续增长的企业鼓励满负荷生产,继续发挥拉动作用,对主要指标下滑明显的企业,要深入剖析下滑原因,与企业共谋止跌回升举措。2024年,力争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应税开票销售增长10%以上;新增工业列统企业35户以上。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质量、扩增量

围绕“333”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紧密对接国家、省、市战略导向,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在三大主导产业方面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开工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加快项目落地见效,激活发展新动能。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一企一策,精准发力,加快培育正大清江、天士力、澳洋顺昌、旺旺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成整合创新资源,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优结构、增动能

推行数字化能力“诊断”服务,邀请信息化专家为企业提供自选式、订单式免费诊断,计划在2024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诊断全覆盖。加强数字产业支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到2024年底,新增省、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户以上,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户,省级星级上云企业累计100户以上。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纾企困、助发展

继续完善挂钩服务企业机制,落实国家、省、市、区出台的关于扶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意见,全方位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扶持政策。进一步搭建多种形式的政企互动平台,深入开展区内建材、医药、食品等产业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延伸,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产销。吃准吃透各级各类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熟悉、用好、用足政策,助推全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区“淮安当第一 江北争前列”贡献力量。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