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812MB0559701J/2024-00026 | 发布机构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日期 | 2024-09-06 |
文 号 | 主 题 | 规划信息 | 体 裁 | ||
文 号 | 主 题 | 规划信息 | 时效说明 |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清江浦区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攀高比强、苦干实干、跨越赶超,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67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55亿元,同比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额19.48亿元人民币,注册外资实际到账0.13亿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28元,同比增长4.6%,全区粮食产量0.65亿斤。(具体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上半年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统筹协调,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先进制造业提档增量。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4.8亿元,增速7.8%,全市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7亿元、增速12.5%,全市第2,应税开票销售97.5亿元,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聚力培育专精特新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区苏益电器、品向智能制造、安洁医疗、伟杰配电4户企业入选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推荐展德光电、正大清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入统”,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入库,近标企业跟踪入库,潜标企业培育入库,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
二是现代服务业提质攀升。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招引培育了浪潮云淮、创程供应链管理公司等一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黄码港作业区开埠运营,水上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黄码港打造“百亿级企业+百亿级仓储+百亿级物流”集聚地。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7.8亿元,同比增长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21.1亿元、增速34.3%,全市第2,淮安金融中心成功获评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淮安港市区港区黄码作业区临港产业、万象城城市综合体等3个项目入选为2024年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2。
三是现代农业提速增收。完善提升菜篮子基地1400亩,引导南部区域改造提升老旧设施棚室,依托亚夫科技黄码工作站,推广淮红一号、创椒一号两个地方新品种种植。积极服务保障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系统推进拆迁安置、耕地占补平衡及二河东堤15.8千米生态修复等工作。始终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重任,苏北粮仓项目加快推进,顺利完成直播稻控减面积2万亩任务,全区小麦、蚕豌豆、夏熟粮食等应收尽收,筑牢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二)加快重点突破,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一是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完善区产业扶持激励办法细节,在财政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9亿元,更好地发挥奖补资金带动效应。大力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工作理念,创新“策划生成+前延服务”工作机制,紧扣一线服务、一张蓝图、一次告知“三个一”工作思路,高效助推项目加快建设,上半年完成7个市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5个项目通过联合验收,其中天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实现我区首个“三证齐发,竣工即交付”。
二是园区改革持续深化。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破题,牢牢扭住“人事薪酬改革”这一根本和“招商机制改革”这一关键,以现有清江浦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企事业身份人员以及产发集团专职招商人员为基础,成立招商公司,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对员额人员全部实行档案职务与竞聘岗位相分离、身份管理与聘用管理相分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薪酬水平直接挂钩,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三是企业创新动能不断激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澳洋顺昌、展德光电等企业搭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旺旺食品、正大清江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产学研合作,积极挖掘、培育科技创新项目。上半年,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投入6.7亿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7家。
(三)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后劲切实增强
一是重特大项目招引效果明显。围绕全市项目招引“4833”和工业项目“1533”目标,重点推进绿色食品、新能源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兴数字等“7+3”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招商,紧盯益海嘉里、蔚蓝锂芯、淮钢等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上半年全区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8个,协议引资额363.79亿元,超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是:总投资50亿元的尤孚水泵及水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的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项目。
二是要素保障提档升级。主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在建中央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新中央投资项目的申报,为全区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获批专项债项目7个,获批债券额度15.95亿元,其中已发行到账专项债券资金6.94亿元。统筹开展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累计清理地块68处、收储土地3398 亩、盘活土地1767亩,在清江浦经济开发区西片区形成了2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土地,创造性实现了土地成本显著下降和亩均投入、亩均税收、容积率显著提升的“一降三升”效果。
三是项目攻坚积势增效。进一步完善经济网格化服务机制和区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全力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速。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4.07亿元,同比增长11.4%。卓锐思创、凯睿星通、世田谷医药等31个项目通过市开工考核,澳洋半导体封装、天颐金属等18个项目通过市竣工考核。
(四)拓宽发展空间,推进美丽清江浦建设
一是城市建设有序更新。科学研判城区积涝形势,完善区域雨水管网修复改造方案,完成前进路、迎宾路等道路雨水箅更换,水渡口大道、广州路、曦园街等道路雨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优化城区路网提升体系,黄码港路网建设稳步推进,明远路改造工程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高质量完成东大街 改造提升,淮安市国际传播中心落户御码头街区,赛珍珠声音博物馆荣获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
二是乡村空间治理扎实推进。聚焦现代都市田园建设,积极打造苏北粮仓项目,结合区域资源特色,推动“农业+休闲+体验+生态”相融,塑造“主题鲜明、可观可感”的淮安南门户片区魅力景观,全力打造城市近郊地区非建设用地“一地三用”的示范点位。持续深入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本年度已完成改厕1514座,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4.63%。
三是城市管理日趋精细。改造提升城市景观小品82个,打造视觉清朗、环境清新、轮廓清晰的市容市貌。积极构建“综合执法进小区”新模式,联合相关部门会同各街道,加快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解决问题1860余个,打造“整洁、有序、群众满意”的居住环境。在除夕、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大气污染管控,对烟花爆竹燃放、焚烧纸钱等行为进行劝阻劝导,城区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五)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坚持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区内重特大企业、三产服务业、新业态等三大市场主体企业,通过线下现场招聘、线上发布信息、网络直播招聘等三种形式,开展“333”系列招聘活动超60场,城镇新增就业超3500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积极开展金融助企、创业扶持政策走进孵化基地等活动,推荐创业贷款近亿元,创业带动就业超2200人。
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共进。全面推进县中振兴,四星级高中高考平均一本达线率提升至33.5%;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完成师院附小新区分校施工及验收,加快清河幼儿园华江路园区和爱琴海1号地块幼儿园建设,清江浦区职业学校建设有序推进。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上半年发放政府资助金240.57万元,做到应助尽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每千人口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数达2.164,新增2个市级普惠托育机构,在市中社区服务中心建立1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提档升级武墩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三是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持续推进省市民生实事建设,为不少于4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倾力打造我区“享清福”的养老服务品牌,在全市率先探索智慧养老新形式,进一步加强智能化产品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通过智慧系统、智能产品与养老服务有效对接,实现采用“一网覆盖、一网通办”。持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及时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困难残疾人、临时困难家庭等困难对象发放救助资金。
四是安全生产整治更加有力。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狠抓各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消除监管盲区,堵塞安全漏洞。以南京“2.23”火灾事故为戒,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既有建筑、城镇燃气、“厂中厂”等事故易发多发领域,开展全区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含道路交通事故,继续保持“双下降”,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在回顾总结上半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主导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消费恢复的动力不强,镇域经济、园区平台支撑还不够有力,城乡建设还有一些短板弱项,全区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刚性支出保障压力较大,做好下半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加倍努力。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全区上下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 务,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机遇,攀高比强勇争先、补短培优创特色,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四升”动力,高质量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澳洋顺昌、天鹏锂能、展德光电、伏图拉、鑫源烟草东煦电子等企业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严格落实项目“五新”管理要求,实施“专班化”工作推进和“清单式”问题会办,大力推动先导、莱芯半导体等项目落地建设,鑫舜智能制造、捷舟工程机械、协利源精密科技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进一步加大对正进机电、大发家居、智力管业、腾达印务等一批运行质效好、发展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户以上。提高项目招引质量,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科技型产业发展,精准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进医药设备生产企业,不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发挥黄码港产业园的专业园区优势,全力招引食品行业全球领军企业、国内头部企业落户,打造食品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型产业方面,突出围绕半导体产业发展,着力引进晶圆生产企业落户。
二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入谋划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塑造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业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黄码港物流中心的专业平台和顺丰产业园的数智物流技术优势,积极引育更多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供应链“专精特新”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用好数字经济产业园、食博中心、阳光湖创新中心等资源,发挥浪潮、360科技、顺沃等头部企业集聚带动效应,聚焦数字经济、展览展示、跨境电商等业态,着力引进一批全国有影响的龙头型、成熟型企业落户。
三是着力打造现代都市田园样板。坚持“小而精”发展思路,结合推进“一地三用”,发挥区位优势,深化融合发展,精心描绘“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城乡融合美丽画卷。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依托淮安柴米河农业科技公司,加强新品种研发等方面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打造淮安农业科技“制高点”。结合开发区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同步实施“移绿增绿”等工作,加快推进蛇家坝干渠生态带、韩母墓周边生态片区建设,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沿淮河入海水道、二河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培育一批集农业采摘、亲子活动、乡土美食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打造淮安城市“后花园”、市民休闲“好去处”。
四是促进消费市场提振。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市出台的促消费各项政策号召,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鼓励新亚百货、苏宁易购等头部零售企业精准谋划一批形式多样、有足够吸引力的促销费活动,鼓励车企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需求。在房票安置、改善型住宅建设、强化公积金支持、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等政策工具箱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抓好问题楼盘治理、超期过渡安置和专项借款保交楼等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
五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成清河幼儿园华江路园区和爱琴海1号地块幼儿园建设工作,争取在年底完成清江浦区职业学校南区施工建设。落实“县中振兴”专项资金540万元,用于对中高考质量提升明显学校及教师进行考核奖励。组织做好提高救助标准和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同步推进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扩围增效工作,切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依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优势,定期选送专业人才到市级医疗机构学习,重点培养全科、中医、口腔等临床学科领头人和业务骨干,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优质新鲜血液。
六是守牢生态红线和安全生产底线。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紧盯城镇燃气、危化品、冶金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危险源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应急救援等各项安全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和督导检查,严格执行责任倒查机制,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附表:
清江浦区2024年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4年计划目标 | 上半年实际完成 | 增幅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 | 7.5左右 | 363.67亿元 | 7.3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 | 7左右 | 20.13亿元 | 2.3 |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 | 9左右 | 337.55亿元 | 4.5 |
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 | 14左右 | 124.07亿元 | 11.4 |
五、外贸进出口总额 | % | 完成市定目标 | 19.48亿元 | 41.2 |
六、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 亿美元 | 完成市定目标 | 0.13亿美元 | -27.5 |
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其中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全体居民31228元 城镇居民32807元 农村居民17297元 | 4.6 |
八、环保类指标(节能减排、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 | / | 完成市定目标 | 完成市定目标 | 完成市定目标 |
九、粮食产量 | 亿斤 | 完成市定目标 | 0.65亿斤 | -6.2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