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812MB05836648/2024-00018 | 发布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开日期 | 2024-08-15 |
文 号 | 清工信发〔2024〕17号 | 主 题 | 工业、交通 | 体 裁 | |
文 号 | 清工信发〔2024〕17号 | 主 题 | 工业、交通 | 时效说明 |
刘汉康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数智化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提案提出:“为了持续奋力推动园区物理空间有效规模化,效益和资源产出强度,推动数智化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建议以园区为主体创新第三方服务模式,园区主导社会化运营,建设医疗产业数智共享生态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共性技术和服务平台,降低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园区经济增长促进多元化发展,以平台为基础,建立一个公共实训基地,为地方提供创业实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我区坚持把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智能车间建设、星级上云企业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二级节点标识解析等多个方面,推动企业加快数智化建设步伐。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企业数智化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为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我区每年召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于2022年出台了《清江浦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产业链分析和细分行业调研,结合清江浦区产业实际,明确了“头部企业树标杆、腰部企业推改造、尾部企业助诊断”的推进思路,提出了“分行业、分层次、分阶段”的推进方法,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改造提升,计划分三年稳步推进,力争实现所有规上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二是统筹开展诊断培育。为全面做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我区坚持每年召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工作专题培训会,邀请省信息化协会淮安分会会长等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把脉问诊,重点围绕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5G典型应用场景推广等方面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为企业指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和可行性路径。
三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指导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快智能化改造。在2023年,帮助澳洋顺昌成功申报江苏省高端化改造升级项目(苏北仅获批3家),获得2080万元资金扶持;帮助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成功申报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预计可获批扶持资金1500万元。针对澳洋顺昌、天士力2户省级智能车间企业,积极协调推进智能工厂申报;组织旺旺食品、盈德气体申报创建省级智能车间,并申报储备一批市级智能车间。全力开展企业星级上云推广工作。目前我区12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已有41户企业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称号,其中省四星级上云企业26户、五星级上云企业4户。天士力、正大清江、澳洋顺昌等12户企业已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其中,天士力于2021年获评为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试点企业,于2023年获评淮安市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天士力、正大清江等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的申报工作。全区累计已有42户规上工业企业注册接入市二级节点标识解析平台,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中占比已达到40%。
二、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医药产业是我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区工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做强都市型先进制造业“3+N”产业集群要求,加快强链补链,推动全区医药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产品市场逐步多元。通过我区医药企业的不断努力,医药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市场逐步扩大。既有药品、又有医疗器材,既有原料药、又有制剂药,既有化学药、又有生物药、中成药;产品既内销国内市场、又出口国外市场。二是产业贡献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以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已成为我区经济支柱企业。全区现已集聚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7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3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家。2011年,经省商务厅批准,我区在清浦工业园设立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当前,已入驻了天士力、正大清江、平安医用等企业,正大清江新厂区于2023年建成投产,复星医疗产业园、平安医用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23年全区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20.6亿元、开票销售19.1亿元,入库税金1.8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7%、10.9%、25.4%。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区8户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有6户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医药企业总数的75%,天士力药业、正大清江、麦德森制药、淮阴医疗、安洁医疗、诚意药业等6户企业分别建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其中天士力帝益药业为国家高新技术,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抗癌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取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11件;正大清江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骨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取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6件。
三、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关联不大。我区医药产业企业只有8家,且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自身特色、附加值较低,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关联,没有上下游关系,没有形成产业链。相比苏州、连云港、泰州,在产业集中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企业人才短缺,后劲不足。高端人才多数积聚在北上广沪等大城市,淮安作为四线城市,对领军型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很难招引或留住高端人才。
三是园区发展制约,配套欠缺。生物医药园区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载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医药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但随着部分与医药产业无关的企业入园,园区产业已经无法形成集聚效果。同时,园区配套服务欠缺,缺乏独立科研平台、医学检验平台、共用污水处理平台等相关配套服务机构,也制约了园区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及举措
壮大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清江浦区“333”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现代化、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放大政策引领效应,全力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5年,清江浦区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一是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会展交易、健康医疗、教育教学等覆盖生物医药产业链全过程的专业化园区。大力开展医药产业精准招商,围绕目标企业、产业链条、创新资源,主攻牵动性强、聚合度高的首位产业项目,结合全区医药产业规划研究,认真分析目标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战略、投资意向等,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着力引进牵动性强的生物医药企业。深入梳理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目录,结合现有企业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延链、补链、壮链”,注重引进医药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集聚技术成果、研发团队,推进技术与资本嫁接,建设重大项目。
二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引导高端科技人才向医药企业集聚,加强产学研用和企业融通创新,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支持企业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些生物制药和医药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以技术的提升带动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不断提高特色原料药、制剂、高端医用包装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关键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是做精做大现有企业。在各地争抢生物医药项目的大背景下,成熟的生物医药项目尤其是制剂企业的招引极为困难,助推我区现有的医药类企业做精做大做强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区现有的医药类企业大部分在实施新一轮技改项目的战略计划,我们将全力以赴主动服务好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为企业争取最大的政策红利,营造更加友好发展环境,为我区生物医药产业积蓄新一轮发展动能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精准服务医药企业。建立定期走访企业机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落实我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政策,将扶持资金重点向医药产业倾斜,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开拓境内外市场、吸引区外重点项目落地,对医药产业的重大项目、重点技改、重点平台等建设优先给予用地指标支持,强力助推全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提出的提案,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清江浦区工信局工作!
(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7日
联 系 人:吴智越
联系电话:83130802
抄 送:区人大人代联委(或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办
(注:在右上角“x”处标注办理结果,即“A”“B”或“C”,并标注是否公开,市建议提案无需抄送。)
(此件公开发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