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812MB0583285N/2025-00001 | 发布机构 | 数据局 | 公开日期 | 2024-12-23 |
文 号 | 主 题 | 体 裁 | |||
文 号 | 主 题 | 时效说明 |
现将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情况,以及2025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力数字赋能,以更快速度推进数据工作做细做实。全面梳理摸排全区“四上”企业,优化、扩大典型企业样本库,建立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名册和可培养转化名册。联系园区、镇街,对两个名册企业定期联合上门走访,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指定联络员,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实地调研东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情况,仔细对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表,积极协调市统计局给予业务指导,争取转成数字类企业,扩大我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库。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数字经济类企业87家:工业14家,总开票18.99亿元,同比增长34.37%;建筑业22家,总产值7.82亿元,同比增长0.6%;批零业24家,总销售额7.7亿元,同比增长18.93%;服务业27家,总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增长6.9%。此外,通过摸排区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赋能方面进展,掌握区内数字基础设施的实际数量和具体情况,自开展“智改数转网联”以来,全区已有48户企业成功获评省级星级上云企业,天士力医药、正大清江制药、澳洋顺昌等4户荣膺省五星级上云企业称号。深化超级管理员机制建设,实施精准供给行动,动态化管理电子证照材料共享清单,目前需要我区归集的全部134类证照已经全部认领,在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发布公共数据目录1372条,其中开放数据目录458条。
(二)聚力统筹谋划,以更强力度推进工单办理更好更快。针对“12345”热线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三项指标,联合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拟出台《清江浦区12345政府便民热线“六办一保障”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紧急交办事项,职权责交叉事项,政策空白、疑难问题及历史遗留事项办理流程,全面提升热线“三率”。建立6+X研判会商机制,由区委编办、区政府办等6个部门和诉求涉及单位组成的共同会商研判,确定承接或牵头承接单位,确保群众“急难愁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开展“三走进”活动,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走进市“12345”热线中心接听群众电话,接听群众诉求27件,按照诉接速办要求,第一时间前往运北东路现场会办道路坑洼问题,工作开展情况获新华日报报道。
(三)聚力协调联动,以更优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增速提质。以品牌打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提效增速,打造“清·亲帮办”服务品牌并设置服务专区,在开发园区设立“服务驿站”,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区82个重点项目服务900多次,多次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受到了市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助力伏图拉太阳能组件生产二期、增力仓储分装智慧园等12个省、市重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天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多森新材料一期、平安医疗器械耗材生产9个项目实现“联合验收”“竣工即交付”。发布《投资项目全链条帮代办服务手册2.0版》,实现代办服务“区里有力度,市里有影响”。狠抓项目招引,积极跟进项目洽谈,推进签约落地,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建设,及时完成有效投资统计入库,确保开竣工进度达到市考核要求。今年,区数据局完成投资1.1亿元热锅炉效率提升以及低温余热利用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投资1.16亿元银亮材生产线项目签约;正在申报年产1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现代化产业基地项目通过市考核办开工验收。
(四)聚力民生关切,以更深感情推进政务服务便利贴心。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开展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改革以及三个服务渠道“一体融合”,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江苏政务网清江浦区旗舰店和“苏服办”APP手机端,已成为全区部门、镇街、村居发布办事指南、网上办事的综合服务平台,群众办事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查询、在线申报办理。线上高效办理国家级、省级、市级95项“一件事”,全年办理量约6.5万件,其中教育入学、二手房转移登记、社保卡居民服务、企业简易注销、企业开办等年申办量超5000件。区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事项100%进驻,各镇街、村居的政务服务事项、帮代办事项完成“应进必进”,各类事项在全科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为16个镇街开通超级管理员窗口、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以及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窗口,方便群众就近享受证照“免提交”、远程帮办服务。12345便民热线结合“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要求,实行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模式,畅通企业需求直通、直达渠道,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三化”建设,组织各部门对办事指南进行梳理完善,切实提高办事指南信息可读性,可用性。统一规范实体大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确保事项办事指南同源发布、同步更新、线上线下一致。
(五)聚力改革攻坚,以更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同城通办”2.0版改革,将企业登记涉及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全生命周期”业务全部实行跨区域、跨登记机关办理。积极运用“AI小安”智能系统,实现“个转企”“边说边办”,推动服务流程不断优化。依托“江苏省经营主体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迁移调档”模块,实现经营主体省内跨区迁移全程网办,为经营主体迁移提供便捷通道,避免“多头申请、往返跑动”,相关经验做法被《央广网》《新华网》《交汇点》《淮安日报》等多家省市主流媒体刊登报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投资项目审批质效。针对重点项目,主动对接,提供“导航式指引”,深化帮代办服务,助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先后为年产10W件半导体精密零部件、世田谷生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铭方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产业化等667个项目提供备案服务,核准浦楼酱醋坊工业记忆公园改造更新、大润发M会员店等项目24个,主动服务,第一时间为顺丰创新产业园项目办理二次节能审查,为项目运营用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研究机构为重要支撑、有效分工协同合作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切实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和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计划与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积极鼓励支持数字企业申报专项扶持政策和专项国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千兆城市”保障行动,加强南片区5G网络的盲点补盲,统筹推进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基础平台、人工智能与算力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开发区“万兆园区”、黄码港智慧港区等新兴载体。
(二)强化工单办理制度保障。建立问题线索移送处理机制,定期排查梳理不满意工单,形成重点问题督办清单,开展“嵌入式”“现场式”督查,“一单一策”提高工单办理质效,提升满意率。及时梳理汇总不满意工单,提前准备申诉材料,提高不满意工单申诉通过率,实现省12345热线工单满意率达95%以上。推进热线政务信息维护管理、梳理录入,力争“热线百科”通过率、“晓苏”政策问答台工单满意率达100%。
(三)深化项目服务智能升级。在“苏服办”清江浦板块嵌入“清·亲帮办”手机小程序,实现申请、服务、查询、会办实时查询,掌上办理,更高效、便捷。推进企业诉求快速解决,让企业体验更好的政务服务,企业可通过手机查看服务动态、优惠政策,实现代办申请、进度查询、评价反馈等功能。进一步扩大项目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为省、市、区重特大项目提供全链条帮办代办服务。加强中介超市宣传,打响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中介超市在社会资金投资项目中的使用,引导企业从中介超市选取第三方服务机构。
(四)优化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常态化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推进存量系统清理整合,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开展公共数据源头治理,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公共数据按时更新率达到100%。建立数据快速响应机制,将更多关系到企业群众办事的高频数据纳入共享范围,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保持100%;创新数据开放方式,加强场景牵引,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开放,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保持10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