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11320812MB0500259C/2025-00015 发布机构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5-08-06
文  号 主  题 体  裁 公告
文  号 主  题 时效说明
当历史“探险家”:解锁淮安市博物馆的“时光密码”~

当历史的尘埃遇上童趣的活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次研学,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淮安市博物馆,在三楼的时光长廊里对话千年文明,又在奶油胶的香甜气息中定格欢乐瞬间。这场触摸历史的研学之旅,注定成为孩子们记忆里闪闪发光的一页。

一、穿越千年时光,触摸淮安文明

刚踏入博物馆三楼,孩子们的眼睛就被眼前的一切牢牢吸引。在 “史前淮安” 展厅,当看到纳玛象、古菱齿象的化石时,小家伙们忍不住小声惊叹:“原来很久以前,淮安住着这么大的‘动物朋友’!” 讲解员姐姐笑着说,这些化石是第三纪的“时光胶囊”,藏着淮安最早的生态密码。而“青莲岗文化”的陶器旁,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带着绳纹的器皿,仿佛能看到远古先民围坐制作陶器的场景。

移步“楚韵汉风”展厅里的镇馆之宝——车舆铜饰件,更让孩子们挪不开脚步。那布满蟠螭纹的铜饰,像一群灵动的小龙守护着马车,大家忍不住伸出小手比划着纹饰的走向,感受着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精妙。旁边的刻纹青铜器同样让人惊艳,繁复的花纹里藏着古人的审美与智慧。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要数那辆堪称 “国宝” 的木雕鼓车,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雕工最精美的。大家凑近了看,木质构件上的纹饰清晰可见,还有青铜、骨雕、漆绘等饰件,车厢板上的蟠螭纹与云纹特别精致。老师告诉我们,这能看出墓主人地位很高,车上的 “建鼓” 在古代还和军事指挥有关呢,大家都惊叹于当时高超的制车和装饰工艺。

运河村战国墓的主椁室西侧外有一具陪葬棺,棺内没有任何随葬器物,仅有数道藤条缠绕着一具年轻女性的骨骸。经专家对骨骸模拟复原,可知这是位五官俊秀、体态优美的女性。

她为何会成为殉葬者?是自愿还是被迫?又为何没有随葬品?这些问题至今成谜,引得孩子们在参观时纷纷猜测,为这段历史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盱眙大云山汉王陵出土的染炉、陶灶等饮食器具,展现贵族生活;蟠虺纹铜钫等酒具体现酒文化;鎏金铜质犀牛、骆驼等见证中外交流;玉带钩、水晶带钩工艺精湛,彰显身份与审美。

二、溯文明印记,塑创意日常

从历史的长河中 “上岸”,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好奇走进会议室,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甜蜜的手工挑战——制作奶油胶收纳盒。当五颜六色的奶油胶、闪亮的钻饰、可爱的卡通配件摆上桌,小家伙们瞬间欢呼起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