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清江浦 区志
清江浦历史沿革
时间:2018-12-21 10:04  来源:  作者:   字号:[ ]

清江浦历史沿革


【概况】 清江浦,旧时以地域名称誉江淮大地。其现行政区域既与历史上的清河县、清江市、淮阴市(县级)密切相关,又与旧治中的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不可分割,几者境域与治所时合时分、时属析。

 清江浦河开通,漕运繁盛,使昔日空旷之清江浦(时为地名。下同)逐渐发展成运河沿线的商贸重镇,江淮区域性政治中心,国家与地方诸多重要管理机构与军事指挥部门的驻节地。

明清时期,朝庭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分司、工部分司等机关与官员长期驻节清江浦;晚清时朝廷在清江浦设立铜元局,使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获得铸币权的地方;光绪年间,一度设立的江淮省首府亦设在清江浦,江淮巡抚、江淮按察使在此居住。

民国时期,淮扬镇守使、淮扬道署、第七行政督察署、国民党第二十五路军指挥部、江苏省政府,中共淮盐特委、苏皖边区政府、清江市政府、两淮市政府先后驻节清江浦。

新中国成立后,清江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部,淮阴专员公署、淮阴(淮安)市政府、淮阴(淮安)军分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团部、江苏省农垦局、清江市人民政府、淮阴县人民政府长期驻扎地。


【古代变迁】清江浦境地,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经对距今六七千年前,原钵池乡山前村一带居住的氏族部落遗址出土炊煮谷物的陶器及大量蚌壳、螺蛳壳、兽骨等考证,当时氏族经济活动以渔猎与采集为主。夏商周时期,清江浦境内是淮夷、徐戎活动范围。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先属吴、越,后归楚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属泗水郡(一说属东海郡,也称郯郡)。其时,淮阴县治所设甘罗城(今淮阴区码头镇东北一里许,相传为秦上卿甘罗所筑)。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西汉开国功臣、秦汉著名军事家,淮阴籍人士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隋至元代,淮阴县几度并归山阳县。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在淮阴故城北、泗水入淮口(即古泗口,又称大清口)设置清河县,治小清口,属淮安辖。因水患与战乱,清河县曾几度迁治所于甘罗城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瑄开凿清江浦河,清江浦人口殷繁,隧兴为重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经江苏巡抚陈宏谋上疏获准,将屡遭水患的清河县所迁至清江浦,并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清河县辖。清河县移治清江浦除南界少部乡村仍属山阳县外,古淮阴之地全归其辖

【近代沿革】 民国始,由于隶属关系、行政区划以及战事变幻,清河县常与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行政区域和治所交叉重叠。

民国初,废淮安府,清河县直属省辖。民国31914年),清河县直隶清河县同名之故复称淮阴县。仍设治于清江浦。并设淮扬镇守使衙门、淮扬道伊衙门于此,淮阴为其属县。民国16年(1927年)裁淮扬道。各县复由省直辖。民国211932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监督制,淮阴行政区督察驻清江浦,淮阴县为其管辖。民国23年(1934年)江苏省设淮阴等9个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清江浦,淮阴县属其辖。民国26年(1937年)年底,国民党江苏省政府迁避于此。民国28年(1939年)3月,淮阴城被日军攻陷,淮属各县于次年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权。民国34年(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淮阴城,并以里运河两岸城区地域取清江浦简称成立清江市。同年11月,苏皖边区政府驻节清江市,清江市直属苏皖边区政府管辖。次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淮阴城,清江市政府被迫撤出,国民党淮阴县政府、淮阴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淮海绥靖司令部随驻扎清江城区。1948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淮阴城,清江市与淮城市(今淮安市淮安区城区)合组成立两淮市,直属华中行政办事处领导。时,两淮市下辖淮城市及城中、长街、营坝、水渡、龙爪、码头6个行政区,市政府治所设在清江浦。19493月,华东局撤销两淮市建制,淮城市划归淮安县,6个直属区合并为清江、城南、王营3个区,划属淮阴县管辖,淮阴县治所设清江浦。


【当代新政】新中国成立初期,现清江浦城区属淮阴县管辖,时称清江区。19511月,经中央国务院批准,淮阴县清江区改建为清江市,直属淮阴专员公署管辖。其时,清江市下辖同庆、万柳、铜元、永宁、荷生、人和、新义、孔庙、桥南、王营10个镇。195410月,10个镇合并为长东、长西、公园、闸南、王营5个镇。19567月,增设水上办事处。同年9月,王营镇划归淮阴县管辖,长东、长西、公园、闸南4个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原淮阴县所属机场、钵池、太平、韩城4个乡划属清江市辖。19585月,太平、韩城两乡合并改称城南乡。19588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成立县级淮阴市,仍属淮阴专员公署领导,其下辖政权组织包括原清江市与淮阴县所属全部乡、镇、场圃和街道办事处。19613月,城区的清江人民公社划分为闸口、城北、清江三个人民公社。196410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分置,原淮阴市所属28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淮阴县管辖,清江、闸口、城北、王营4个城区人民公社则归属清江市。196412月,清江市增设郊区人民公社。197211月,淮阴县治所由清江市城区迁至古淮河北岸,王营镇作为淮阴县新治所划归淮阴县,淮阴县所属城南、钵池两个人民公社归属清江市管辖。

1983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撤销淮阴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淮阴市,原清江市行政区域以里运河为界分设清河、清浦两个市辖区,原清江市所辖乡镇街道亦以里运河为界分属两个新成立的区政府。其时,清河区人民政府设治于市区淮海西路太平巷(现名利苑路)2号,19971月,迁址北京北路103号。清浦区人民政府始设治所于市区人民路102号。1986年,清浦区政府迁址市区环城西路22号;199912月再迁至承德南路66号;200612月,迁入市区淮海南路268号。20167月,经国务院批准,清河、清浦两个市辖区合并组建清江浦区,同年108日,清江浦区人民政府在市区淮海南路268号正式挂牌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