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清江浦 区志
清江浦开埠
时间:2020-03-25 14:36  来源:区志办  作者:   字号:[ ]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战争运粮开通由邗城(今扬州)至末口(今淮安河下古镇)的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淮安和扬州开始兴起。隋代,邗沟成为贯穿大运河的重要部分,称山阳渎。隋唐运河泗州(在今盱眙境内)至山阳(今淮安区)段利用了天然淮河河道,航行艰难且危险,而此段河道中的山阳湾段(今淮安古淮河段),由于泗水的汇入,水流尤为迅急,更被往来舟楫视为畏途险境。 

到了宋代,淮南转运使乔维岳沿淮河右岸开凿复线运河——沙河,沟通磨盘口(今淮阴船闸附近)至古末口,使得来往船只可以绕开水流凶险的山阳湾段。从雍熙元年(984)到元丰七年(1084),复线运河分期施工,陆续完竣通航,从此“免风涛覆溺之患”。  沙河在宋代承担了重要的漕运作用,元朝后逐渐淤塞。

明代大运河沿用元代河道,全长三千余里。当时,每年需要运往北京的漕粮约四五百万石,数额巨大。明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命陈瑄为总兵官,总督漕运。当时海运会遭遇倭寇的骚扰。为了保证京师的供应和漕运的安全,把京师和南方经济中心有利地连接起来,陈瑄把疏浚大运河提上了日程。

当时江南运河到淮安后,不能直接通淮河,水运要改用陆运,经过仁、义、礼、智、信五坝后,才能入淮河而达清河,劳费十分巨大。陈瑄走访当地百姓后得知,城西管家湖西北,距淮河鸭陈口二十里的地方,是宋代乔维岳所开沙河的旧渠,宜凿为河,可引湖水通漕。

明永乐十三年(1415)春,陈瑄动用民工疏浚沙河,用五个月的时间开凿河道,由城西管家湖导水,至鸭陈口入淮。他还筑闸四处,分别叫清江、福兴、通济、惠济。清江闸位于淮水与运河交汇处,当黄河水涨时,就关闭清江闸。从此,江南漕船可以直接到清江浦,既免除陆运过坝之苦,又减少许多风险。后新庄闸淤塞,又在下游筑仁义坝(今淮安水渡口),北上漕船均经此过石码头,盘驳入黄河,再由王家营换车马,起程登通京大道。

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至此全部畅通。在河的两侧兴起了一座城镇,“清江浦”成为这座城镇的名称。一个运河名城由此诞生,史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陈瑄开埠,掀开了清江浦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