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镇街传真
三门社区:运河畔流淌着现代都市的幸福
时间:2025-08-08 14:56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作者:   字号:[ ]

晨光漫过青石板,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在运河的絮语中醒来。这片占地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东起清扬路、南至越秀路、西依承德路、北临和平路,串联着水韵天成金桂苑、玉兰苑等小区,以及御码头街区、中洲岛景区,近万名常住人口在此安居乐业,似一颗温润的明珠,静静地守望着里运河畔的烟火日常。

溯源:从门楼印记到历史长卷

社区的名字里藏着时光的密码。据东长街老住户李坤才回忆,其前身为“三门楼社区”——因地处原老浦楼至臧家码头路段的第三座门楼而得名,后简化为“三门社区”。这份地理记忆,恰是社区深厚历史的起点。

漫步其间,处处可见岁月的沉淀:世界文化遗产清江大闸扼守“漕运咽喉”,见证明清漕运的繁盛;御码头曾商贾云集,至今仍回荡着旧时船歌;仁慈医院旧址、娃娃井等古迹星罗棋布,每一处都承载着清江浦的古老记忆。这些散落的历史碎片,融合在一起就是社区独有的文化底色。

焕彩:文旅交融的活力新篇

“同学们,眼前的清江大闸有两个闸孔,正前方是清江正闸,北侧为清江越闸,它是进入‘清口枢纽’的第一道门槛……”每逢研学季,社区工作人员总会带领大学生与青少年走进御码头,在实地讲解中触摸历史脉搏。

沿着里运河文化长廊漫步,清江浦楼、记忆馆、戏曲博物馆等串珠成链,北岸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更是点睛之笔。这片建筑群以仿明清临水建筑为骨,以烟火美食为魂,15580平方米的街区里,红灯笼映着运河水,勾勒出夜经济的热闹图景。从“五一”期间江苏省灯谜文化节上390条灯谜与汉服巡游的碰撞,到借“苏超”赛事打造的“赛事+美食+文创”消费场景,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

社区还联动高校,在运河书房开展非遗布贴画、漕运船创作、文物保护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指尖传承运河记忆、守护历史遗产,文旅融合正让社区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

宜居:闹中取静的幸福底色

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便利,在三门社区达成了巧妙的平衡。社区地处淮海、万达两大商圈之间,既能便捷享受购物、餐饮、娱乐资源,又巧妙避开了商圈的喧嚣。周边医院、商超、公园一应俱全,交通畅达,生活的便利触手可及。社区内部,绿植繁茂如天然氧吧,春日繁花、夏日浓荫、秋日层林、冬日绿意,四季皆景。清晨的中洲公园,太极爱好者伴着晨曦舒展;傍晚的步道上,老人闲谈、孩童嬉闹,邻里问候的暖意流淌其间,勾勒出“闹中取静”的宜居画卷。

当御码头商户吕女士通过“码”上议平台提出天然气改造建议,社区迅速响应,促成街道首条“无瓶一条街”落地,用协商从根本上化解了安全隐患;党员中心户、网格员与物业组成的“线上线下”服务团队,让“红色楼栋”的贴心服务覆盖每家每户。治理的温度,让宜居从风景变成生活常态、可知可感。

温情:社区织密暖心守护网

对长者,社区打造“养老不离家”的幸福港湾。社区联合九如城集团在水韵天成金桂苑西门打造了集日托、全托、助餐、康养护理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中心,以适老化设施、专业护理团队,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护;每日三十余种平价营养餐点暖胃暖心,茶室、棋牌室等场所成为“老友俱乐部”,老年合唱团、舞蹈队在此排练、展演,让“老有所乐”落地生根。

对孩童,社区搭建成长的乐园。连续两年开设的暑托班,解决家长看护难题;跳蚤市场、乒乓球赛、非遗体验、安全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成长;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阅读、手工课,更添成长的温度。

对新就业群体,社区是奔波途中的“暖心驿站”。酷暑盛夏,联合御码头美食街商户与大学生志愿者,用甘甜的西瓜和解暑的绿豆汤给烈日下奔波的外卖骑手送去沁心清凉;聚焦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健康义诊、法律援助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份覆盖全龄段的关怀,让三门社区的温情更具广度与温度,也让运河畔的家园更显包容与贴心。

从运河晨雾中的历史回响,到夜幕下的烟火人间,三门社区以历史为根、以文旅为翼、以宜居为基、以温情为脉,在古运河畔书写着城市现代化的幸福篇章。这里,是居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也是运河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