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积极推动社矫安帮工作与基层治理“精网微格”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矫网安格”项目,联合网格力量走访社矫安帮对象1560余人次,排查处置问题隐患23个,化解矛盾纠纷7起,持续筑牢特殊人群安全稳定基层防线。
一是“两网互融”打造齐抓共管“联动格”。主动融入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大局,以“社矫安帮安全网”同“基层管理服务网”要素互融为目标方向,联合区委政法委研究制定《清江浦区社矫安帮特殊人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等规范文件,建立完善“情况通报、业务培训、监督检查、表彰激励、联席会议”等运行机制,在确保全区400多社区矫正小组、1300多安置帮教小组的网格员参与全覆盖基础上,依托“精网微格”人熟、事熟、地熟的优势,通过对网格员职能分工的调整优化、工作流程的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全区500多名网格员、2000多名微格长、1万多名志愿者“神经末梢”作用,以“微网格”保障“细管理”,以“精传导”实现“准掌握”,以“末梢”真实感受助力“中枢”科学决策,确保做到实时了解社矫安帮对象现实动态,及时跟进问题处置措施,妥善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协同管控格局。
二是“平台互通”打造实时更新“信息格”。持续深化司法行政机关社矫安帮智能管控平台同区委政法委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的数据共享共用,一方面通过“数据导出”将1700余条社矫安帮特殊人群信息精准叠加到社会治理平台现有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建筑信息、网格员信息等在库数据中,同时赋予网格员信息上传、标注权限,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做好数据更新,以3D图景等可视化呈现方式达成一图感知社区特殊人群分布情况、一键了解社矫安帮特殊人群现实动态,实现对社矫安帮特殊人群“定位精准到楼栋、信息精细到家庭、责任精确到个人”的系统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回流”将5000余项社矫安帮对象综合情况接入社矫安帮智能管控平台精准矫治数据分析大模型,包括社矫安帮对象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情况,通过算法模型实现精准画像,明确“一人一案”工作重难点和努力方向,有效提升监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三是“考训互促”打造履职尽责“平安格”。以镇街为基本组织单元,各司法所牵头,按季度开展辖区网格员社矫安帮业务集中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江苏省安置帮教工作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定进行解读,并就“如何协助开展社会调查、履行社矫安帮小组成员责任和义务、报告社矫安帮对象重要情况”等工作提供指导,适时安排业务骨干、政法老兵与网格员结对提供“点对点”教学辅导,确保理论实操知识的全员覆盖;各司法所联合镇街综治部门,每月召开一次网格工作碰头会,通报本月网格信息上报情况及风险隐患处置结果,研判分析问题短板、梳理总结做法成效,共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对于严峻复杂问题及重大矛盾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必要时由区司法局会同区委政法委联席商讨妥善处置措施,对于因网格员瞒报漏报重要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导致的问题及时反馈镇街进行追责处理。
四是“资源互补”打造高效保障“活力格”。通过社矫安帮条线工作人员分级挂钩社区、网格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专职人员在特殊人群管控帮教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网格日常摸排与重点对象走访、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访多查、一事多问、一材多用”的高效信息查访、运用,在提升线下信息渠道通畅度的同时,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充分运用“社区矫正智能管控、电话自助排查”等线上督查手段,基于声纹比对、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不定时开展电话抽查、视频点调等行动,通过“随机切片”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全天时”法治威慑;结合工作经费保障需求,在社矫安帮工作经费中专项列支“村(居)、社区协助开展社矫安帮工作”预算,根据基层网格收集各类信息、调处各类矛盾、参与各类活动等情况,经镇街推荐、公示、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审查等评选程序,按年度对符合评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