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人防技防相结合,精准精细开展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工作,确保特殊人群生产生活安全稳定。
一是“线上+线下”打造全天候管理矩阵。推动“科技赋能社矫安帮”,坚持“人、技”同防、“双线”共进,线上持续建强信息化监管网络,在用好江苏省司法厅“一网三通”应用系统、做好社矫对象总体管控的基础上,联合信息化企业自研“社区矫正智能管控、社区矫正电话自助排查”等系统平台并投入实战使用,基于声纹比对、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不定时开展电话抽查、视频点调等行动,通过“随机切片”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威慑,精准识别“他人代持手机、号码呼叫转移、一人多个手机”等逃避监管行为,累计查处人机分离、不假外出等违规案件52起,训诫处理39人,警告处理13人。线下推动发挥区、镇(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以联席会商增进部门协同配合,以表彰先进激发村居参与热情,以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压实监管责任,不断增强“社矫安帮安全网络”同“基层管理服务网络”的要素互融,联合网格力量走访社矫安帮对象5000余人次,联动开展社矫安帮条线风险隐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实时掌握社矫安帮对象现实动态,及时跟进问题处置措施,妥善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先后排查处置涉债务纠纷、涉访涉诉、精神障碍等风险隐患13起,化解矛盾纠纷7起,尤其是成功排查化解2起社区矫正对象“自杀”事件。
二是“职业+专业”提供沉浸式教育体验。在认真组织开展入矫教育、矫中教育、解矫教育,科学实施普遍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三项教育”基础上,常态联动辖区职能部门,聚焦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联合公安机关围绕“安全驾驶、依法维权、健康娱乐”等主题开展2轮集中警示教育,并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对一”警示谈话;针对违纪违规社区矫正对象,联合法院和看守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进看守所、进法庭活动,对比“高墙内外、法庭上下”,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珍惜缓刑机会;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联合少年庭法官、未检检察官开展定期回访并跟进法纪教育,联合区妇联、团区委等5单位发出7份《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联合丝语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实施“丝语解惑 暖心助矫”项目,为未成年矫正对象提供个案辅导、国学教育、损害修复等教育帮扶活动120余场次;联合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伴法同行 再绽芳华”项目,为女性社矫对象开办家庭婚姻关系、情绪疏导与调节等专题讲座16场次。
三是“外力+自力”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常态化开展社矫安帮对象困难人员帮困帮扶活动,积极对接人社、民政、卫健等职能部门,大力统筹社会面资源力量,针对性做好特殊人群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专场招聘、重疾医疗、生活补助等帮扶工作,针对疾困问题,花费1万元为43名社矫安帮困难人员及未成年子女提供帮扶物资,并推动社矫安帮对象全员纳入区委政法委市域治理现代化综合保险名录,托底疾病医疗;针对涉法涉诉需求,积极推动市局“守护花·开巾帼助矫”项目在清江浦区落地落实,协助“巾帼律师”全链条、全过程依法参与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涉法涉诉服务12人次;针对市场经营需求,联合检察机关实施“法护营商 益企施矫”项目,办理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经营性外出7人次、经常跨市县活动1人次,开展法律进企“体检”6次;针对就业就学需求,通过人社部门联合培训、村居社区公益培训、企业单位用工培训等途径,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余场次,惠及社区矫正对象150余人,协助就业安置4人,通过对接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核实情况并办理就学外出便利审批11人次,协助2人处理就学难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