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智囊团”“生力军”作用,推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更加专业精准、更加接地气。
一是借助社会力量推动人民调解“效率建设”。指导成立了“帮多多”枫桥调解服务团,广泛动员村居老书记、拆迁办老主任、退休老干部、基层老党员等26名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调解能手加入,动员12个矛盾纠纷多发的镇街、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调解团开展合作,累计排查化解“疑难杂症”矛盾纠纷312件,其中行政争议86件,助力2024年全区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败诉率同比分别降低53%、50%。指导全区12家律师事务所、58名律师成立律调江淮律师调解服务中心,帮助协调在全区6个警务工作站设立了6个律师调解工作站,将律师调解工作与警务站出警处警工作深度融合,常态化组织律师特别是年轻律师参与警务一线矛盾纠纷调解化解,自成立半年以来律师调解员累计接受群众咨询179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47件、调解成功51件。此外,常态化与10大行业专业调委会、8个家事调解品牌工作室等社会调解机构开展工作联动,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开展综合会诊、联合调解,确保问题快速协调处置、有效化解,年均共同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2万余件。
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社区矫正“专业建设”。联合丝语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探索实施“社会组织接受委托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项目,充分发挥绘画心理分析、沙盘游戏等专业心理测评手段作用,量化分析调查对象的社会危险性,按照“前端创建小组、中端实施调查、末端组织评估”路径依法推进调查评估工作,顺利完成调查评估案件120余件。联合淮安曙光心理咨询中心等社会机构,创新开展“丝语解惑 暖心助矫”“伴法同行 再绽芳华”系列教育帮扶项目,面向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个案辅导、分类教育、损害修复等帮教服务200余人次,开办“家庭婚姻关系、情绪疏导与调节”等专题讲座24场次,组织“助残义卖、反诈宣传”等各类公益活动10余场次。深度对接淮安市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以女性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涉法涉诉需求、法治服务供给“两张清单”为抓手,通过“律师加入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小组、设置律师法律咨询援助值班室”等途径,实质性推动“巾帼律师”全链条、全过程依法参与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累计开展涉法涉诉服务12人次。
三是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法律服务“扩面建设”。联合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构建校地联合普法工作机制,组织100余名青年法治工作者、青年法学生成立“知行合一”法治青年联盟,围绕生活化、实用化法律知识开展公益普法,去年以来累计联合制作30个高质量法治公益宣讲课件,拍摄83部1分钟左右普法小视频以及12部普法短剧,赴社区、学校等基层场所开展普法活动68场。联合江苏益新律师事务所打造“同心格桑化”法治援藏品牌,先后组织3名律师参加援藏法律志愿服务,成立“江苏益新(拉萨)律师事务所”将法治援藏事业阵地前移到西藏当地,还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三方联合启动法律专业藏族学生“律导计划”,为法律专业藏族学生每人配备2名律师导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益新讲堂”、模拟法庭、课题研究辅导和社会等活动。持续深入村居一线累计培育了1062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以村居、网格工作为依托收集群众日常法律需求,联合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等专业力量,定期向基层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咨询、法律知识讲解答疑等法律服务,精准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