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积极回应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新期盼和新需求,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功夫,组织实施“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
一是聚焦服务中心大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惠民。实施“政企合作,上门办照”,详细了解商户关于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审批等办理需求,成立服务专班,做好全程指导、集成服务、帮办代办,并就企业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经营许可等事项进行精准指导和现场办理,为商户顺畅落地经营、商场顺利开业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紧盯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特别是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顽瘴痼疾,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和监督问责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创新“1+2+N”涉外法治服务工作,创新成立涉外法治联盟,以“运河千秋淮扬,法治出海护航”为服务宗旨,整合调动各行业涉外法治服务资源,通过“服务端”“需求端”两端发力,提供涉外普法宣传与教育、助企“走出去”“引进来”、涉外矛盾纠纷调解、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等多项优质法治服务,打造具有清江浦特色的涉外法治服务标杆。
二是聚焦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矛盾多元化解安民。打造淮安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由市区两级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纾解中心、法律援助机构等多部门联合进驻、协同办公,突破传统的行政复议、行政审判职能架构,形成实体化运作协同平台,塑造全新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格局,为当事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提供全链条服务。建立新业态劳动者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整合工会管理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资源,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职能,通过建立区级平台、健全网络、优化帮扶、矛盾研判、信息应用等方式,切实加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律行百镇”律师挂钩联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16名“律行百镇”律师志愿者挂钩联系16个镇街和114个社区,围绕全年一季度“志愿服务季”、二季度“欢送欢迎季”、三季度“家访联系季”、四季度“荣誉激励季”的“尊戎四季”活动,开展送政策、送关爱、送服务活动,为广大退役军人队伍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全方位法律服务。
三是聚焦基层依法治理,创新服务广度深度利民。实施残疾妇女“两癌”筛查守护行动,检察机关结合近年来35至64周岁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率较低的现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凝聚镇街政府、卫健委、妇联、残联等各方合力,提高残疾妇女“两癌”筛查率,保障残疾妇女身体健康。开展“浦韵连心”普法志愿服务送“法”到基层,通过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法治大集的形式,依次在春节、学雷锋日、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做好法治宣传,形成双向“法治赋能模式”。建立“1+7+N”全域“15分钟法治服务圈”,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居法治驿站、网格睦邻驿站,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54个网格、229个微网格,构建“街道一社区一网格”三级法治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打造法护夕阳-南门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南门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和人民调解工作室为支点,聚合清江司法所、挂钩法律顾问、南门社区全部力量,在日间照料中心设立首家以中心老年人为服务主体、辐射辖区老年群体的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辖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为普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