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333”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时间:2025-07-31 11:17  来源:司法局  作者:李霜霜   字号:[ ]

 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凝聚多方力量,汇集优质资源,“建机制、统力量、推项目”,为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运行3项机制。以“人员结对”强化正向示范引导,联合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建青少年工作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综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年龄、性别、罪名、成长环境等个别情况,匹配合适的“结对干部”,累计结成帮扶“对子”17个,结伴开展“护苗助成长”“六一送温暖”“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等活动40余次;以“关爱回访”铺平成长道路,联合区人民法院,建立运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回访机制,组织案件原审法官定期回访案件当事人,沟通了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状态、工作生活、现实表现和监护人抚养、教管责任落实情况,累计开展回访活动7场次,发放法律书籍20余册,提出警示意见和成长建议10余条;以“专项督查”提升管理教育规范化水平,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建立运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工作督查机制,通过现场查阅工作卷宗、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座谈、约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等方法,切实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工作落实情况,先后提出整改意见4项,均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统筹发挥3方力量。以“部门联动”织密管理教育网络,利用政法协同数据平台,严查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夜不归家留宿宾馆网吧、未履行请假手续搭乘高铁等交通工具外出”等行为,联动公、检、法、民政、人社等部门,组织15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走进法庭”旁听撤缓案件、“走进高墙”接受实境教育,提供“刑事案件伤害理赔”法律援助1人次,提供“涉贷涉债”法律咨询3人次,办理就学外出审批13人次,协助办理复学1人次;以“社会参与”优化社矫工作队伍结构,引导发挥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在未成年人就业指导、矛盾调解、心理治疗等具体领域的特殊作用,同市巾帼律师联盟、区调解协会以及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公益服务机构建立常态联系,安排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矛盾调解员、律师等专业人员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点办公;以“家庭支撑”为教育改造注入“亲情因子”,面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及其监护人开展婚姻家庭专题讲座3场次,填补家庭教育理论空白,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联发7份《家庭教育指导令》,明确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责令相关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三是协同推进3类项目。以“社会组织参与调查评估”项目提升评估意见质效,探索实施“社会组织接受委托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心理画像”等专业手段在“排查潜在隐患、探寻真实想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社区矫正机构培训指导、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下,有关社会组织顺利完成未成年人审前调查委托13件,意见采信率为100%;以“丝语解惑 暖心助矫”项目化解内心“坚冰”,联合有关心理咨询机构,面向全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损害修复等专业化帮扶,每月每人开展一次“一对一”心理咨询,每季度开展一次OH卡牌游戏等团体心理活动,累计服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130余人次,助力疏导负性情绪;以“逆境不屈 心向暖阳”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有益社会链接,联合“中国好人、省优秀志愿者、省巾帼志愿者”杨玉琴等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定期开办“道德楷模”讲座,传递正能量,围绕“公益宣传、敬老助残、捐款捐物”等方向,推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困境儿童助学、孤寡老人关爱服务、助残义卖等志愿活动,引导他们在“犯罪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转变中获取价值认同、增强回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