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一核五化”筑牢特殊人群安全稳定防线
时间:2025-10-13 10:20  来源:司法局  作者:王丹蕾   字号:[ ]

 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聚焦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关键环节,以“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护航社会和谐发展”为核心,创新推行“一核五化”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化、精准化、多元化举措,全方位加强特殊人群教育、管控、帮扶工作,持续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区域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监地衔接常态化,锚定“教育改造”初心不动摇。瞄准罪犯监所服刑期间对未成年学龄子女的亲情牵挂,协调监所方,架设“心念‘未’来”节假日亲情线,利用休息日为服刑人员学龄阶段未成年子女提供异地会面服务50余人次,充分发挥亲情帮教温暖内心世界、促进改造作用。瞄准刑满释放人员初归社会的迷茫状态,拍摄短视频剧本《情暖归途》,以情景演绎方式阐明安置帮教的性质、内容、要求、责任主体等内容,引导刑满释放人员主动配合开展电话回访、实地查访等工作,制作发放“职能部门+政策帮扶内容”宣传折页,明确部门责任,供其按需随时查看,及时高效寻求帮助,提振回归社会信心。

 二是管控帮教精细化,丰富“社区矫正”工作新内涵。搭建“清优矫+”社矫安帮工作平台,汇集社矫安帮工作数据以及民政、人社等协同部门数据6000余项,配置“网格+社矫安帮、数据分析、数据上图、数字档案”等多个功能模块,针对社矫安帮对象多维信息和个别化需求,评估生成帮困救助、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教育帮扶项目。鼓励引导4家优质社会组织进驻区社区矫正中心,联合实施“丝语解惑 暖心助矫”“伴法同行 再绽芳华”等教育帮扶项目,面向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损害修复等服务240余人次,开办讲座30余场次,组织集体公益活动20余场次,助力排解心理障碍、获取社会认同。

 三是社会支撑多元化,织密“安置帮教”兜底保障网。入帮环节前置心理测评内容,将心理咨询师纳入心理障碍人员帮教小组,发挥情绪稳定性评估、社会适应性测试等专业手段在“排查潜在隐患、探寻真实想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调整帮教方案。多举措促进生活就业,帮助符合国家规定的9名安置帮教对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资金,拨付5万余元为特困家庭及未成年子女提供学习用品、生活物资等关怀,联合人社、民政等职能部门,以公益培训、就业指导增强安置帮教对象就业意愿和能力,以特殊人群专场招聘活动、阳光帮扶基地建设促进13名安置帮教对象顺利就业。

 四是风险查处规范化,打好“纠纷化解”源头治理仗。联动多方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处置,推动社矫安帮工作与“精网微格”建设深度融合,网格日常摸排与重点对象走访排查有机结合,确保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区级层面协调金牌调解员入驻社区矫正中心,镇街层面用好非诉分中心、网格矛调室、精网微格矛调点等点位,引导社矫安帮对象依法解决矛盾纠纷17项。以社会保险力量兜底特殊人群回归风险,将社矫安帮和后续照管对象纳入市域治理现代化综合保险非典型人群予以一体保障,以非典型人群医疗救助险纾解困难人员看病难题,以非典型人群肇事肇祸案件伤害救助险托底社会公众涉矫涉帮受害风险。

 五是素养提升长效化,擦亮“法治宣传”浸润教育牌。统筹发挥辖区优质普法资源,通过法院少年庭前置“法治素养观测”环节、中心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定期观测社矫对象,精准绘制特殊人群“所思、所急、所盼”的法治素养画像,结合社矫对象不同犯罪类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法律需求,跟进“知行合一”法治青年公益联盟“多主体、跨领域、矩阵化”普法、社区法律明白人“结对”普法、“一廊一街一区一房两馆”法治文化阵地“浸润式”普法、社矫对象化身“普法宣传员”等措施,打造“需求收集、多元供给、效果评价、分析研判、反馈改进、质效提升”闭环,持续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