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贯穿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中指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强国必须以强党为前提和保证、强党要以强国为目标和支撑,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根溯源: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中指出:“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新奇迹。
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力量。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强党与强国的内在逻辑、价值指向是一致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理应也必须成为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现代化之问,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上作出科学回答,成功找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将自己的本质本色、品质品格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将党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现代化的发展优势,实现了对现代化的探索、推进与拓展,改写了现代化的方向、前途与命运。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探索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救国之路,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也是一部现代化目标的追求史、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史、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史。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我们党不仅拥有10027.1万名党员,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备组织体系。我们不仅拥有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的强大执政骨干队伍,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我们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我们党领导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超越既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
立足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是什么?
现代化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越往前任务越重、考验越多、困难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指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认为前进道路上至少还面临以下5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前,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处理不当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这对我们如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坚守初心使命,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中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都带来巨大考验。
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然而,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担当仍有不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比如,有的认识不足,一遇困难就重回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有的办法不多,“新瓶装旧酒”;有的担当不够,畏惧风险责任;等等。这对我们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党员干部活力,确保党员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带来严峻挑战。
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人类生活和国家治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可能成为传播有害信息、制造思想混乱的平台。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各种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在网络空间激烈交锋。这些新情况对我们党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带来严峻挑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