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调查研究
清江浦区人大:创新激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一池春水”
日期:2024-08-02 09:00  来源:人大办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所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实用”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制度化创新:破冰监督的“难点”“堵点”

7月的清江浦,骄阳似火,十四个街道的“代表议政会”在火热的氛围中纷纷拉开帷幕。辖区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听取街道所做的工作情况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各街道选民代表和人大代表对报告开展讨论,提出多方面意见和建议,会后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焦点问题,回应了群众的关切。 

“街道既没有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更没有属于本级的人大代表,人大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群众意愿与办事处决策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街道人大的监督实效受到一定影响。我们从2019年开始实施以政情通报会、工作评议会和代表选民议事会为内容的‘三会’制度,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听取有关报告、开展工作评议,并对辖区内重大民生项目、重要工作事项开展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旨在破解街道人大的监督难题,助力人民群众诉求的解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介绍。

“三会”制度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党工委与人大同向发力,全力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实事的解决。街道人大工委对群众关注的重点事项定期开展工作评议,小区治理作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把“小区治理综合评议”作为一项规定动作纳入街道工作评议范畴、每年持续开展。通过“三会”制度,各街道还荐选出一批“选民代表”,他们和街道人大代表一起,在民主议事、民主监督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城南街道把选民代表作为“民情联络员”,与人大代表在化解韩城村“土地换社保”信访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各街道定期召开“代表选民议事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解决修桥铺路、公共卫生、社区环境、邻里纠纷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智民力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几年来,通过ʻ三会ʼ制度的探索实施,街道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听取报告、协商议事并开展评议成为常态,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街道人大监督的难题,也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史卫东表示。


方式方法创新:做优民生民意答卷 

近来府前街道京南社区的王大爷家屋顶漏水,他通过区人大“码上办”微实事办理平台扫码,扫码后得到“秒回应”,区人大代表王京红立即联系上了他,第二天,主管部门、居委会、小区物业、施工单位进行了“四方会办”,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据了解,群众眼中的“二维码”平台,就是近年来清江浦区人大开辟的选民与代表交流的新渠道——“群众身边事,代表‘码上办’”代表联系群众网络平台,这是清江浦区开展的一项监督方式创新,平台将辖区人大代表的照片、姓名、职务和二维码等信息,按其选区划分,分别张贴在相关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公告栏等较为显眼的位置,选民需要向代表反映有关事项和问题时,只需扫二维码即可给代表留言,反映问题“24小时不打烊”。这项创新工作有效打通了民意反映渠道,实现了选民与人大代表“指尖上”的信息传递。

“ ‘码上办’把平台搭建在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诉求通过‘指尖上’的传递,代表在网格单元迅即接收,然后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反映给党和政府,查清病灶、对症下药,全力推动问题解决。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多元治理让人民群众切实成为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 ‘码上办’为人大代表在党心民意之间架设了一座‘连心桥’,在社会多元治理过程中,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更加真实生动!”省人大代表朱华林说。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三联系、三服务”活动,四级代表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全力助推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和谐。截至目前,代表们共搜集问题267个,解决问题186个,形成代表建议12 个。“这项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举措,代表们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基层单元,问计问需于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实现党心民意的深度链接!”史卫东说。

据了解,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如乡村环境整治、环境保护、重大民生实事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点单式、组合式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推动问题解决。2021年对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采取“视察+约见+专题询问+质询”的叠加监督方式予以推动,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清江浦区改革发展成果。对食品安全这个民生难点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出“链式执法检查”这个执法利器,从精选监督议题、提升执法能力、开展前期调研、制定检查方案、开展执法检查、撰写检查报告、开展审议监督、实施跟踪监督、推动公开监督9个环节入手开展监督,擦亮人大执法检查这把“法律巡视利剑”,确保食品安全法得到有效实施。

监督的主体作用在代表,创新工作的实施需要代表们的专心恒心。为激发代表的活力和动力,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履职工单》,就代表履职内容进行分类概括,从履职项目、履职方式、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对代表在年度内必须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既有法律法规关于代表履职的“规定动作”,也有地方代表工作的创新特色。创新实施履职评价积分机制,出台《清江浦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管理暂行办法》,并配套制定《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情况积分表》,完善代表履职评价制度保障,促进建立代表考核长效机制。通过量化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对代表及时进行提醒督促,并作为代表述职、评优评先、推荐连任的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公开、奖惩并举、双向激励,引导代表主动履职,奋勇争先。“通过《履职工单》和代表履职管理办法的实施,更好地推动了代表扎实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也为区人大的创新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红梅表示。


基层微创新:打开群众幸福密码的钥匙

今年6月,长西街道人大工委实施以“代表微网格+五大员”为主题的微创新,街道人大代表钱成强在调研凤凰新村社区时,了解到飞线充电、道路破损、车位不足等问题较为严重,已经成为群众心中的一块“伤疤”,他立即向街道人大工委作了反映,经过与街道相关部门会商会办,将凤凰新村列入2024年小区改造工程,在区城管、住建等部门合力推动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基层人大是桥梁纽带,一头连着党委中心大局,一头连着百姓的急难愁盼。区人大常委会把基层创新作为做优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以务实为民为工作导向,从制度上机制上给予支持鼓励。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在镇街道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荐)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镇街人大票决票荐民生实事项目,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清单化”跟踪监督,推动镇街把民生实事项目办成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以民生实事办好办优为目标,各镇街擦亮品牌,创新步伐铿锵有力。

柳树湾街道开展以 “代表民选”聚民心、“决策民商”集民智、“民事民定”顺民愿、“过程民管”解民忧、“质效民评”惠民生为内容的“五民工作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真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浦楼街道把“流动小板凳会”开进街边小巷、院落广场,代表们与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释疑惑、听民意、解民忧,精准链接群众需求,在交流互动中做好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大文章”。

清江街道新民路社区结合“蜂巢+”党建品牌,组织代表开展网格联动,充分参与基层治理;闸口街道花街社区依托区人大代表杨玉琴工作室打造以爱心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创新实施“3+3”代表履职新模式,全力畅通民情民意收集渠道。

“接地气,有恒力”,创新不是“头脑风暴”,而是一张持久打开群众幸福密码的钥匙。“百花齐放才是春”,基层的“微创新”与区人大常委会形成联动和合力,共同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清江浦人大将始终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旗帜高高扬起,充分发挥人大的政治优势、职能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在守正创新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