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创新完善监督工作方式,以持续精准有效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作出批示:“清江浦区人大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目标,创造性运用‘走访+决议’‘嵌入+约评’‘审议+质询’等监督方式,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以叠加式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靓丽名片。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人大以助企解忧为出发点,叠加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推动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助力营商环境实现更优目标。2023年,清江浦区营商环境评价进位至全省中心城区第九名、江北城区第二位、淮安市第一。近期,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清江浦区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2名。
“走访+决议”:代表能动履职,直指问题症结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长期工程,从2017年清江浦区一届人大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把营商环境相关监督议题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监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代表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召开行业商会和企业家座谈会,查问题、听建议、谏真言、解难题,将收集到的行政效能不高、服务质量不优、企业负担较重、执法检查过多等问题及时传达至“一府两院”,真正让惠企政策“沉下去”、意见建议“提得准”。在代表走访调研基础上,针对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议案”的决议》,并对决议执行情况开展工作审议,有力推动“一府两院”深入实施减程序、减费用、优服务“两减一优”工程,人大代表的很多“金点子”被《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和“个转企”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文件吸收采纳。
“嵌入+约评”:监督关口前移,精准有效发力
2022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实施营商环境“嵌入式”监督新模式,把监督的窗口推进到营商环境最前沿,着力打通营商环境监督“最后一米”。通过在区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营商环境建设重点部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工作站”,在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等10个重点企业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监督点”,选聘一批熟悉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代表作为“特约监督员”,重点了解惠企政策宣传、审批办证、涉企服务、执法监管等工作成效。对照“四最”营商环境的标准和要求,结合代表日常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运用代表约见、工作评议等方式面对面“一线”监督,截至目前共约见职能部门负责人16次、开展工作评议7次,有效推动相关单位加快补足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短板。
“审议+质询”:强化跟踪问效,形成监督闭环
聚焦“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101%营商服务理念,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执法检查组,对全区贯彻实施《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报告,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确保审议意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闭环管理模式,推行“三张清单”制度,相关责任单位根据“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以“整改清单”“销号清单”作为工作最终落实的依据,切实提升人大监督工作质效。为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贯彻,对发改、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项评议,并选取拖欠工程尾款、执法不规范、涉企乱收费等6个方面典型案例开展工作质询,常委会委员们“辛辣”发问,相关部门现场客观应询并提出整改措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就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高效履职提出具体要求。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针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后续跟踪督查工作,并根据督查情况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全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更大成效,为高质量跨越赶超发展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