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部门动态
黄码镇:聚焦“老幼困”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时间:2024-10-12 23:43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作者:融媒体记者 | 胡宗元 编辑 | 沈锐 校对 | 冯子奕   字号:[ ]

在黄码镇周陈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大厅内20多位老人有说有笑地在制作手工相框,旁边的棋牌室村民一边“掼蛋”一边拉家常,气氛欢乐又祥和。“家里就我一个人,逢年过节镇里都会来慰问,举办活动也会邀请我参加,我感觉很温暖。”75岁的“五保”老人黄树美高兴地说。

1.jpg


黄码镇下辖11个行政村,其中“空巢”独居老人38人,留守儿童44人,困境儿童53人,低保户313户,特困供养93人,重度残疾人220人。一直以来,该镇坚持把帮扶“一老一幼一困”作为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重要抓手,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精准聚焦“老幼困”需求,稳稳托起全镇居民的幸福生活。

聚焦“老有所养”

托起最美“夕阳红”

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工站工作人员张凡邀请志愿服务团队参加每月一次的“9号公益日”活动。“今年4月9日,我们在镇里举办了一场敬老助老活动后,群众反响很好,便决定每个月9日,在全镇各个村巡回开展助老活动。”张凡介绍说,“9号公益日”是黄码在全市首创的志愿服务品牌,公众影响力逐步提高,每期都会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志愿团队和个人参与,他们不仅为老人理发、义诊、缝补衣服,还会陪老人聊天、下棋、唱民间小调,很好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jpg

此外,该镇定期组织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对辖区高龄、失能、半失能的独居老人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点对点”提供上门理发、卫生打扫、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针对老年群体的健身、娱乐、康养等需求,在每个村都设有健身器材,并在部分村建设互助养老睦邻点、夕阳红广场、棋牌室等文娱场所;社工站每个月开展阳光心态小组活动,手把手教老人跳“回春医疗”保健操,并以“我的价值”为主题邀请老人们表演才艺和分享人生感悟,让老人提高自我价值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这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敬老举措,不仅让“银发族”幸福感倍增,更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聚焦“幼有所育”

守住纯真“童年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工会委员会邀请了20多个家庭参加“蚕丝桑语”亲子读书会暨蚕丝扇制作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先是以“蚕”字为题玩起了“飞花令”游戏,随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煮蚕茧、抽蚕丝,然后通过转动扇柄,将蚕丝一圈一圈均匀地缠绕在扇面上,形成了一面面晶莹透亮的蚕丝扇,体验“抽丝剥茧”的非遗技艺。

3.jpg

近年来,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联合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各相关部门共同搭建未成年人学习交流平台,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体系,联合相关院校和返乡大学生在寒暑假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科学实践等公益辅导班,保障“留守儿童”在假期有人助学、有人监护;定期深入各村组,开展防溺水、家庭用气用电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未成年人了解、认同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展安全教育、兴趣拓展、非遗传承等30多场“护苗”活动,惠及600余人次。

聚焦“困有所扶”

铺就民生“幸福路”

家住谢碾村的小辉就读于淮阴师范附属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今年七月父亲意外去世,不仅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小辉本人也变得郁郁寡欢。镇里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慰问,积极帮忙申请困境儿童补贴和低保缓解经济困难,并安排专业人员为小辉进行心理辅导。“谢谢叔叔阿姨的帮忙,我都以为自己要辍学了。”小辉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感动地说,自己会好好学习,回馈社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jpg

一直以来,该镇采取“2+1”的方式,吸收镇、村两级党员志愿者和医疗、心理等社会领域专业人士组成服务队,深入各村各组实地走访排查,切实将符合关爱条件的孤寡、残障以及因病因灾等造成的困境家庭纳入志愿服务保障对象,定期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状况、实际困难及具体诉求,精准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关爱”活动,主动帮忙代办医疗、教育、基本生活保障等各类救助。对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针对性安装坐便器扶手、助浴椅、轮椅等设备,方便其日常生活,用一件件小事、实事把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