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应急管理局直面企业监管中 “区里管得着但看不全、镇街看得见但专业弱”的现实痛点,创新构建区镇两级协同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升级服务模式、健全长效机制,成功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服务 “最后一公里”,为区域企业安全发展筑起坚实屏障。
协同发力,明确职责分工。围绕工贸企业安全监管服务,清江浦区应急管理局精准划分区局与镇街(园区)的职能边界。依据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及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区应急局牵头制定全区工贸企业监管服务总体规划,统筹组织全区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与专项技能提升课程。
在具体执行中,重点行业领域监管以区局为主导推进,镇街(园区)全程跟踪督促隐患整改;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区局统筹协调、镇街(园区)落地执行”的联动模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则采取区镇联动、区局主抓的方式。这种“各守其位、各尽其能”的分工体系,既避免了监管重叠,又消除了服务盲区,形成上下贯通的监管服务合力。
靶向赋能,优化指导帮扶。“原来我们对车间沉淀池这类有限空间的辨识一直不到位,多亏服务专班既指出问题,又手把手教我们整改。”某工贸企业安全负责人感慨道。这是区应急管理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的生动缩影——在有限空间企业监管中,区局邀请行业专家与镇街监管人员组建“服务专班”,不仅精准排查出企业存在的有限空间辨识疏漏,更结合生产流程制定个性化整改方案,现场指导企业完善警示标识、配备防护装备。
这种精准服务的背后,是区镇两级的职能互补:镇街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完成辖区企业安全状况“全覆盖”摸底;区应急管理局则激活“专家库”资源,针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开展 “定制化”指导。截至目前,已为32家工贸企业解决有限空间管理、特种设备维护等专业性难题,隐患整改效率较以往提升40%。
过细排查,建立长效机制。为避免协同联动沦为“虎头蛇尾”,清江浦区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镇街(园区)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实行网格化巡查全覆盖,今年已累计排查企业隐患1200余处;区局对重大隐患、复杂问题启动“提级管理”,针对3家整改难度大的企业开展 “一对一”帮扶,对2起拒不整改案例依法启动行政执法。
两级部门的深度协作,正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悄然转变。如今,“企业每日自查、镇街每周协查、区局每月核查” 的三级防护网已全面铺开,辖区企业主动报备安全隐患的数量同比增长 65%,安全生产从“政府推着干”逐步转向“企业主动抓”。
从车间流水线的安全标识到数据平台的隐患台账,从专家现场指导到网格员日常巡查,清江浦区通过区镇两级的 “双向奔赴”,让安全生产监管从“被动应对”蜕变为“主动护航”。这种协同机制的创新实践,不仅筑牢了区域安全发展的根基,更为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