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区:标本兼治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厂中厂”安全管理水平
时间:2025-08-26 16:52  来源:区应急管理局  作者:崔皓   字号:[ ]

    “厂中厂”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清江浦区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紧扣“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工作思路,以标本兼治的决心、综合施策的举措,全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厂中厂”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系统谋划,织密责任落实网络

    全面摸清底数。对全区“厂中厂”开展多轮排查摸底,结合生产工艺、物料特性和主要风险,动态建立更新全部“厂中厂”和一、二、三级重点“厂中厂”4个底数清单,根据不同等级落实相应管理标准和措施。压实各方责任。成立包括镇街、园区及应急、消防、住建、城管等部门在内的工作专班,先后召开部署会、调度会6次,明确治理要求,细化责任分工,不定期实地督导属地和各部门履职情况,压紧压实各方监管责任。优化顶层设计‌。结合省、市相关文件和我区实际,先后制定下发《“厂中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重点“厂中厂”整治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构建起权责清晰、全域覆盖的责任体系。

    二、靶向发力,整治突出安全隐患

    精准施策。围绕规范出租行为、协调管理、风险管控、应急能力等四个方面,制定《工业厂房出租管理办法》17条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出租行为“十不准”、日常管理“十必须”,全面推广“安全管理一张图”“应急处置一张图”“一键响铃”“一人一卡”等务实管用措施,开展3轮全员安全培训和4轮全覆盖上门指导,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突出重点。深入摸排分析各地重点“厂中厂”中疑难杂症问题,认真制定、序时推进、定期调度重点整治计划、攻坚清单。将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确定为重点治理区域,提高治理标准,加大治理力度,累计排查重点“厂中厂”企业13家,发现并整改隐患195条,打通生命通道21处,实现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全力除患。围绕生命通道畅通、“一键响铃”安装、消防设施完善、应急逃生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对重点“厂中厂”企业开展常态化服务指导和执法检查,累计整改问题隐患550余条,拆除违建9处,打通“生命通道”67处,有效整治“散乱污低”企业,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源头管控,夯实本质安全基础

    一方面,严把新增企业准入标准。制定出台《“厂中厂”项目入住评审制度》《“厂中厂”不予准入清单》,完善用好可承租行业项目“白名单”与“黑名单”两张清单,切实把牢“项目准入、环境评估、消防审验、‘三同时’验收”四个关口,从制度上防止落后产业、高危行业落地以及新的“厂中厂”企业形成。另一方面,全力清除落后低效企业。将统一协调管理不到位、现场脏乱差、安全隐患多的“厂中厂”地块,纳入空间要素整治提升范围,通过征收、搬迁、关停手段进行全面清除,累计清理低效“厂中厂”企业主体222家, “厂中厂”底数由整治前的出租方85家、承租方252家,减少到现在的出租方35家,承租方80家,清理数量超68%,存量厂房和工业用地分别盘活新增45余万平方米和1100余亩,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

    下一步,清江浦区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严格贯彻落实《淮安市“厂中厂”安全管理办法》《清江浦区“厂中厂”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治理方案要求,持续跟踪省、市安全生产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通过增强部门合力、加大监管力度、广泛宣传教育、严格源头管控等举措,进一步深化“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序时开展拆违攻坚、扫楼除患、培优提升等规定动作,确保全区“厂中厂”企业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推动“厂中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