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笔录是应急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关键证据。规范制作笔录,直接关系案件办理质量与执法公信力。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的法制审核工作,对执法文书中的询问笔录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期待统一认识,规范制作,完善行政执法证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一、常见问题表现
在询问及笔录过程中,执法人员主要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诱导性提问或主观臆断;二是记录笼统模糊,关键细节缺失;三是笔录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遗漏重要信息;四是程序瑕疵,如未告知权利、签字不规范。
二、业务提升指导
规范的询问笔录是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公正、合法的基础。一是程序合法,信息完整。首先,要做到程序严谨先行。亮明身份:询问笔录应当清晰记录执法人员姓名及执法证号;其次,要尽到告知义务。询问笔录应当明确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如申请回避权、配合调查义务),并记录告知情况。最后,要确保信息完整。要准确记录询问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基本信息(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二是内容真实,记录清晰。首先记录的内容要客观准确。重点围绕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展开询问,还原事件经过。其次,原话记录为主。尽量记录被询问人原话,体现真实性。关键事实、数据、名称等务必精确。再次,问答清晰对应。问题和回答需一一对应,逻辑连贯,避免答非所问或模糊不清。三是做好确认,过程留痕。首先要对关键信息确认。即对涉及违法事实、责任认定、重要情节的关键回答,应请当事人明确确认。其次,要对过程规范留痕。要逐页签字确认,每页笔录均需被询问人逐页签字确认(或捺印)。修改处需由当事人确认。最后,要对拒签注明情况。若当事人拒绝签字或捺印,应由执法人员在笔录中注明情况,并邀请见证人签字。
三、实务技能点拨
一是提问应中性、开放,避免预设答案或引导当事人按特定方向回答(如:“你当时是不是违规操作了?”应改为:“请描述你当时的操作过程”)。二是对时间、地点、人物、行为、设备、状态等具体要素务必追问细节,清晰记录。避免使用“大概”、“可能”、“好像”等模糊词汇。三是询问结束后,应向当事人完整宣读笔录或由其仔细阅读,确保无误后再签字确认。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或补充,应如实记录。四是严格按法定程序操作,将告知、签字等环节视为不可省略的步骤,详细记录在案。
综上所述,执法人员务必强化程序意识与证据意识,通过精准、客观、完整的记录,形成经得起检验的证据链,为后续处置提供坚实依据,切实提升执法效能与公信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