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老董有很多称谓:孩子们口中的“董校长”,困难老兵和志愿者们口中的“老班长”,办事群众口中能管事的“老董”。他就是水渡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董晓清。
红心不褪,红色传承走心
一次从军,终生信仰,这是董晓清的真实写照。
“脱下军装,却褪不下我炽热的情怀,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我希望能够继续发挥光和热,照亮更多人。”于1989年退役的董晓清,继续发挥退役军人优良作风,充分发挥自身文艺特长,以红色故事为载体,以红色宣传为抓手,致力于红色基因的汲取和传承。他利用社区道德讲堂等学习阵地,编写各类红色教材,宣传和学习军营道德楷模先进事迹;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普及讲座60余场次;创作《军营学艺》《刺杀操》《打靶归来》等军旅文化作品,2020年原创作品《抗疫必胜》被清江浦区档案馆收藏,2023年创作的《中国道路》分别获得区理论创传大赛一等奖、市三等奖;举办“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好男儿到军营去建功立业”主题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自费购买电影放映设施,组建老兵公益电影展播志愿服务队,创作拥军、征兵短视频,举办“戎耀夏日.红色观影”公益电影展播进社区活动达50余场次,受众率达12000余人次,激发社会各界爱党、爱国、爱军热情。
董晓清是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更是社区青少年的青春“引路人”、敬老院老人的“贴心人”。多年来,他利用每一个节假日、纪念日,深入各个社区开展“缤纷冬日”“七彩夏日”“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传统教育”“红色经典图书领读荐读”等系列主题等活动,成立“戎耀江淮艺术团”“戎耀江淮少年军校”为青少年免费培训,还自掏腰包购买图书捐赠给社区青少年,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除此之外,他还坚持定期到周边各县区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并耐心地为他们读书读报。每逢节日或换季时,董晓清还自费购买礼物送给老人们。“我就是想让老人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由衷地说。
初心不改,真诚服务贴心
每天早上7点半,清江浦区白鹭湖小学旁的十字路口,都会出现董晓清的身影。他风雨无阻地赶在孩子们上学前来到岗位,提前就位做好准备工作,守护学生“成长之路”。
“2023年元旦,我来到白鹭湖小学举办青少年春晚。当时,我发现了白鹭湖小学周边道路车流和人流都非常大,对孩子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和学校主动联系,佩戴“戎耀护学.老兵志愿”袖章,在学校旁边的路口维护交通秩序,守护孩子们安全。”尽管忙碌,但董晓清从未感觉到辛苦,他说,听到孩子们喊他“董叔叔”“董老师”“董站长”,一切疲惫仿佛都消散了。
要去公益吉他班上课、要给孩子们公益护学、要到敬老院做公益……“能管事”的董晓清不仅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还有颗多才多艺、乐于助人的心。2015年4月,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了琴暖人间青少年民谣吉他纯公益培训班,坚持“零收费、零门槛、零基础”的培训原则,放弃无数个节假日,为300多位青少年插上音乐梦想的翅膀,同时让不少社区居民圆了吉他梦。自2015年以来,董晓清还每年坚持拿出1万余元用于公益活动。
军装在身,他苦练本领保家卫国;戎装褪去,他不忘初心无私奉献。董晓清的努力收获了群众的肯定,他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群众和学校送来的30多面锦旗,也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董晓清创立的戎耀江淮•军歌嘹亮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省、市优秀志愿服务队,2022年入选“第七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展示项目,2023年入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董晓清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新时代淮安好人、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淮安市最美拥军人物提名及慈善先进个人等称号。
兵心不变,情系老兵暖心
作为一名脱下军装的老兵,董晓清用始终不变的拥军初心、饱含深厚的拥军情谊,想军人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持续为退役军人送温暖、献爱心。
“我自己就是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也是不变的使命。空闲的时候,我经常去看望退役军人,问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解决的,每一次见到他们,我都觉得像亲人一样。”每年七一、八一、国庆的时候,董晓清都会给老兵“量身定制”送上军旅题材的公益演出,他自己编排节目,还会换上军装登台表演;每逢春节前夕,走访困难老兵,自己掏钱,为困难老兵送上不少于500元的慰问红包。
多年来,董晓清及其团队前往驻地部队开展双拥慰问演出活动50余场次,他与驻区战士一道做青团、包粽子、拉家常,将驻地群众的关爱带给战士,分享自己刻苦训练踊跃参加军事大比武的从军经历,鼓舞战士们热爱第二故乡、安心服役,并举办“人民就是江山---红嫂篇”、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李玉山英雄事迹展览、宣讲等活动,深化军地鱼水情谊,让“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深深厚植人们心中。
如今的老董就要到退休年龄了,每当人们说他傻:没事找事干,既贴时间,又贴钱,图个啥?他总会笑着说:“我当兵时流行的小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正是这首小诗里的自我奉献精神让董晓清在离开部队后,几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一线。他说:“虽然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但我会继续发挥我的特长,为大家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关闭窗口】